头条今日_全国热点资讯网(头条才是今日你关心的)

今日热点头条资讯
头条才是今日你关心的
首页 > 财经

孟子为什么有底气?学会一个终身受用丨赠书

《孟子》开篇,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毫不客气,说:“老头,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给我们国家带来好处的吧?”梁惠王习惯了法家和纵横家的套路,认为孟子带来的一定是各种战略和战争建议。

孟子却回答:“王何必曰利?”“动不动就说利,从国王到百姓,每个人都利欲熏心,想的都是自己的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我们来说说仁义吧!”孟子的回答让梁惠王哑口无言。

由此可见孟子是一位嚣张的人,他在硝烟四起的战国时期,推行仁政,更是肆无忌惮发表“暴虐的君王该杀”等言论。各君主试图与他辩论基本都以失败告终,落得「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尴尬局面。即使如此,孟子周游列国时,身后不仅跟着几十辆马车,还有成百上千名学生,可谓声势浩大。这说明孟子即便观点与众不一,也能很好的处理各层关系,获得各方尊重。孟子的底气从何而来?那是因为他有一套自己的处事智慧。

樊登老师继《人生的底气》之后重磅推出《人生的底气2》,新书中从当下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出发,紧扣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具体阐释孟子待人接物的智慧。

樊登读《孟子》,从定位/变通/成事/交友/格局/决策等6个方面,读出了孟子的大丈夫气概,读出了孟子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读出了孟子的人生底气。

1.精准定位:做自己擅长的事

在竞争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许多年轻人离开校园后,突然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了,甚至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 这是一个关于个人定位的问题。在当前这个不确定的时代,找准自己的位置,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最大的人生课题之一。以我自己为例,现在很多人说起我,可能第一反应就是我是个“讲书人”,其实我以前还在中央电视台当过主持人,还当过大学老师,甚至还做过餐饮生意,但真正让我倾注热爱并最终站在大家面前的,还是“讲书人”这个身份。可见找准定位、找准赛道是多么重要。 

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再努力去做自己最擅长的事,直至做到极致。 只是,生活中有很多人不这样做,他们总是想要寻求多元化的发展,希望自己在各个领域都能发光发热,做出成绩, 但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我对多元化发展并不抵触,如果一个人能有多个站得住脚的发展方式,那自然是件好事。但这里有一点要搞清楚,那就是:你在做一件事情时,到底是把它当成一份事业,还是当成一桩买卖?你到底是在投资,还是在投机?现下,很多人对于多元化发展好像都过于狂热了,其实根本没有全面了解他所处行业的各类情况,就开始盲目涉足,结果导致四处碰壁。 

关于多元化发展的问题,孟子早就提出过。孟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意思是说,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有征收布帛的赋税,有征收粮食的赋税,有征收人力的赋税。君子会在三者之中选用一种,另外两种不同时使用。如果同时使用了两种,百姓就会饿死;如果同时使用了三种,那就是父亲顾不了儿子,儿子顾不了父亲了。这个时候,整个社会就会分崩离析,根本无法正常运转。 

放在我们个人身上,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你选择做自己最擅长的那件事,就能做到极致;你两件事同时做,可能做得就都没那么好;你三四件事一起做,那肯定哪件事都做不好。说到底,我们还是应该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做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事,不要轻易触碰与自己主业方向不相关的业务。 

2.擅于变通:根据变化调整策略

《孟子》中记载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片段,说齐国稷下学宫里有个名叫淳于髡的辩士,有一天,淳于髡问孟子说:“男女授受不亲这件事,符合礼法规定吗?”孟子给出了肯定回答。 

淳于髡又问:“那如果嫂子掉到河里,快要淹死了,你要不要伸手把她拉上来呢?” 

这个问题听起来就是个坑:既然男女授受不亲,那你就不能触摸女子的手,但你不去救人,嫂子就会被淹死,这时该怎么办? 

但是,孟子的回答却很具变通性,他说:“嫂子掉入水里, 不去拉她,就是豺狼的行为。男女授受不亲,这是礼制;嫂子落水而伸手援救,这是一种通权达变。”面对有生命危险的人时,肯定要先救人,礼制必须先放在一边,人要学会变通才行。 

这时,淳于髡又顺势提了一个问题:“现在天下也溺在水里了,先生为什么不去救援呢?”淳于髡认为,孟子作为一个厉害的大儒,却不愿意做官,不愿意伸手援救天下,这很说不过去,所以又挖了个坑让孟子跳。

孟子这么聪明的人,自然不会陷入淳于髡的圈套。他说: “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天下溺水,要用王道去挽救;嫂子溺水,要用手去救。难道你想让我用手去挽救天下吗? 

孟子反唇相讥,既让淳于髡无话可说,也体现出了自己善于变通的处世智慧。孟子不是腐儒,而是既从心所欲又不逾矩。人活于世,本来就有可为、有不可为,面对不同的问题,应对策略也是不同的,这种机变与权变的做法被称为“权变理论”。它的核心观点就在于,一个人在做事时,必须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做出最恰当的选择和安排。换句话说,就是不能认死理、钻牛角尖,而是要善于变通,能够随机应变,适应外界变化,不断调整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或者把自己放在一个适合的环境当中,否则,事情就可能陷入僵局。

我们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千变万化,充满了不确定性,经营人生应该像带兵打仗一样,既要面对客观环境, 也要考虑主观条件,我们改变不了外部的客观环境,如社会环境、趋势变化等,那就只能从主观上学会不断变通,根据外界变化调整自己的策略,随机应变地寻找新的发展机会。一个人如果学会了通权达变,以不变应万变,也就掌握了经营自己人生的精髓。

3.成事心法:菩萨心肠,金刚手段

我在书中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 

曾国藩为政期间,经常要外出带兵打仗,但由于他自幼学的就是一些儒家仁爱的观点和主张,所以每次上战场杀敌,凯旋后,都会陷入深深的自责,觉得自己杀人伤人太多了,很不好。

他的一位朋友知道这件事后,就送给他一副对联,写的是:“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曾国藩看到后,很是感慨,自此就把这句话当成了自己的座右铭。 

这副对联其实是说,我们对人对事要分清主次。做人,肯定要慈悲为怀,要有菩萨心肠;但做事的时候,就需要使用一些铁腕手段、霹雳手段。善于做人做事的人,就算是实施一些铁腕手段,也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

孟子曾说:“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为了让百姓生活安逸而驱使百姓从事劳役,百姓即使劳累,也不会怨恨;为了百姓的生命安全而去杀那些不得不杀的人,被杀的人虽死也不会怨恨杀他的人。这一点放在现在同样说得通。比如我们今天要创业,如果发现一起创业的人不适合这份事业,为了整个团队的发展,可能需要解雇他,这就相当于古代人说我要动手杀人了。那么怎样解雇这个人,才不会让他怨恨你呢? 

我在《可复制的领导力》中曾提到,我们在创业时,要把公司当成一支球队。球队的目标是赢球。大家聚在一起也是为了进步,为了让团队更加优秀,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果团队中某个成员与整个团队的努力方向不一致,就会增加团队的内耗,你本来每天应该想着如何让团队变得更好、发展更快,现在却要每天想着怎么去调和内部矛盾,这就容易错失很多宝贵的发展机会。为了大家共同的目标,你就需要采取点“金刚手段”,对团队成员做一些调整也是完全正常的。以这样的方式去解雇人,就能比较好地顾及被解雇者的面子,不至于招致对方的怨恨。 

经营人生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平时能帮助别人时,就尽己所能地帮助别人;如果不能帮助,就坦然、直接地拒绝对方,让对方寻找其他的出路。这样看起来很无情,其实恰恰是为了自己好,也为了大家好。这才是“大善”。

所以你看,不管是古代的孟子告诫国君如何管理国家,还是今天我们领导团队、规划自己的人生,其底层观点都是相通的。在考虑问题时要有菩萨心肠,在解决问题时就要使用金刚手段。遇到困难时, 也不要一味地含含糊糊,必须采用干脆、有效的策略去解决。但在考虑问题时,就要尽量照顾到方方面面的诉求,不要图一时痛快,留下难以弥补的后患。

以上内容来源《人生的底气2》一书,若想免费获取本书,本周上前瞻经济学人APP参与抽奖吧!

1

参与方式

打开前瞻经济学人APP,进入“我的”——“签到”页面,点击“参与兑换抽奖号”即可参与本期(第114期) 瞻书有礼(注本期开奖时间:2023年4月2日晚22:00),系统将随机抽取10位幸运用户免费送出实体书籍一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今日_全国热点资讯网(头条才是今日你关心的) » 孟子为什么有底气?学会一个终身受用丨赠书

分享到:更多 ()
来源:前瞻网 编辑:产经资讯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