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声明:以下文章内容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或用户发布,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联系本站将立即删除。点击投诉删除】
AI医疗技术在疾病诊断、健康管理等领域应用广泛,但近日一起AI误诊事件引发社会关注。一名新手家长使用AI问诊,将孩子普通呼吸道感染误判为病毒感染肺炎,导致病情延误。此事件再次敲响AI医疗安全警钟。
尽管AI医疗在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一线医务工作者和专家均强调,AI医疗只能作为辅助手段,不能替代医生。AI问诊存在误诊风险,缺乏人文情感交流,需谨慎使用。
针对AI医疗的安全性和伦理性问题,相关部门已出台多项限制性措施,划定医疗安全底线。未来,应平衡AI医疗技术创新与合规监管,强化资质审查,确保患者权益。AI医疗技术应定位于医生的辅助工具,最终诊疗决策仍需由专业医生作出。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智慧医疗相关企业超77.2万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3.9万余家。
从区域分布来看,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智慧医疗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三个省市数量总和超过25.7万余家,占企业总数的33.3%。此外,通过天眼查天眼风险和深度风险来看,涉及司法案件的智慧医疗相关企业约占总数的2.68%。
【以上内容转自“中国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如需转载请取得中国网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
- APUS 奇黄大模型:已服务超百万患者,AI医疗变革先锋登场
- 银领新DeepSeek离线大模型落地华西,智慧医疗迎来“里程碑”时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