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电影网专稿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国电影报道》特别策划了十年“新”路系列访谈节目,邀请代表性影人讲述在创作中对文化思想的理解和体悟,以及对各自十年“心路”的回顾和总结。今天带来分享的是著名监制、导演黄建新。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近十年来,在一系列新主流电影的创作过程中,从取材到表现形式,黄建新始终将自己的艺术理念和中华文化基因紧密结合。
黄建新表示,不管拍历史电影还是拍科幻电影,关照的都是作者所感受到的东西。不管讲过去的故事还是未来的故事,其实都是在讲人的感受,对世界的感受,对人性的感受,对美的感受,对自然的感受,对真理追求的感受。
“文化超过两千年就已进入遗传,在这种宏大的历史文化基础上,我们要找到对未来前进有益的内容,把中国的历史演进看成中国人逐渐强大、文化逐渐成长的过程,只有这样,才可以把电影做得观众又爱看,又有历史价值。”
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在担任“长津湖”系列的监制、《我和我的祖国》的制片人时,黄建新尤其重视人民性在电影创作中的体现。
在他看来,人民性的问题很重要。《长津湖》里,7连161个人到了战场上,只回来了1个人,其中160个人都牺牲了,看到这些为维护国家的年轻人的生命价值,观众就共情了。
他直言全世界发达国家的电影都是以国家主流价值观为主体,但电影同时也是百花齐放的,有很多题材可以跟观众进行共鸣。电影市场将来面对的是“00后”这批观众,如何打动观众成为创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比如《我和我的祖国》,老百姓看完就特亲切”。
文艺创作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更值得电影工作者深思。
黄建新表示,电影是由技术产生,每一次技术都促进了电影的极大发展。掌握新技术其实是发展电影的必要条件,我们得拥抱它,不拥抱它,它就把你淘汰了。“电影人得好好学习,一方面要知道为谁拍电影,一方面要知道怎么才能拍得更好,拍得更有意思,电影永远是挑战,电影人永远得学习”。
[1905电影网]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今日_全国热点资讯网(头条才是今日你关心的) » 《长津湖》引共鸣!黄建新:坚守文化立场 创作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