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牧马人》结尾处,40岁的教师许灵均拒绝了跟自己的富翁父亲去美国,他说:“这里有我汗水浸过的土地,这里有我患难与共的亲友,这里有我相濡以沫的妻子,这里有我生命的根。”
1982年,由谢晋执导,朱时茂、丛珊、牛犇主演的献礼片《牧马人》公映,迅速轰动全国,观影人次超过1.3亿,并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大讨论。
42年过去了,不仅观众提及影片依然津津乐道,在片中饰演牧民郭口扁子(注:方言俗字,念piǎ)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也依然觉得这部电影拍得非常出色,“即使现在来看也不落伍。”他认为,该片的成功在于不但拍出了许灵均和李秀芝美好纯洁的爱情,拍出了他们与牧民之间的温情,更通过许灵均20年里的沉浮,讲述了知识分子在特殊年代的经历,“许灵均就像是时代浪潮中的一叶小舟,经过拨乱反正,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得到了肯定,迎来了新生。他对妻子、牧民和祖国的爱是真诚的,也是让人信服的。”
人物寄语
虽然我今年90岁了,但我却是一名新党员。我现在还每年都拍戏,可以说,观众对我一点也不陌生,我对观众也不陌生。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我会继续做一个有理想、有情怀、有作为的文艺新兵,生命不息,革命不止。——牛犇
电影《牧马人》剧照,牛犇饰演郭口扁子(右)。
“这个戏我得接”
牛犇跟谢晋是多年好友,两人早在1960年谢晋执导的电影《红色娘子军》中就有过合作,牛犇在片中饰演党代表洪常青的通信员小庞。谢晋20世纪80年代初拍摄电影《天云山传奇》时,邀请牛犇以副导演的身份加盟,牛犇做了很多工作,帮助谢晋挑选合适的群众演员,还在片中客串了一个角色。只是由于各种原因,他作为副导演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字幕上。
拍完《天云山传奇》,谢晋决定将作家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搬上大银幕。
《牧马人》讲述了许灵均被打成“右派”后到西北敕勒川牧场劳动,在他人生的绝望时刻,得到了当地牧民的关怀照料,并在牧民郭口扁子(牛犇饰)的撮合下,与逃难的农村姑娘李秀芝结成连理。“文革”结束后,在国外已经成为富翁的父亲回国找到了他,希望他去国外发展。在经过了慎重考虑后,许灵均毅然放弃了到美国生活的机会,决定留下来参与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他回到了敕勒川牧场,留在了妻子和孩子身边,继续当一个牧马人。
在谢晋的导演阐述中,他写道,拍摄这部电影的主要目的是“想探讨人如何面对自己的命运”,他希望通过挖掘作品中积极向上的因素,带给观众振奋的力量,使大家看到蕴藏在中华民族之中的强大的心灵美、性格美和境界美。
他挑选了年轻的朱时茂和丛珊饰演许灵均和李秀芝,此外,片中的一个牧民角色也非常重要,那就是热情幽默的郭口扁子,正是在他的撮合下,许灵均和李秀芝成了夫妻,这对年轻的外乡人有了家,心中才有了安定温暖的感觉。谢晋非常看重这个角色,他挑来选去,还是觉得牛犇来演最合适。
牛犇当时正在拍摄一部电视剧,所以最初拒绝了这个角色。但谢晋非常执着,托了很多人来劝说他,甚至说服了牛犇的爱人。他对牛犇爱人说,这个角色只能由牛犇来演,“没人能演好,非他莫属。”
牛犇理解谢晋的用心良苦,他最终答应了下来,“这个戏我得接。”
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
1981年,丛珊还是中央戏剧学院的大一学生,李秀芝是她的第一个电影角色。丛珊出生在北京,要演从农村出来逃荒的女孩,最后还要结婚生子,跨度非常大。有一次谢晋跟丛珊说,你和这个角色最大的差距在于“劳动气质”。
为了让演员尽快进入角色,谢晋特别严厉,丛珊曾在采访中回忆,“从开始深入生活,做小品排练,每一句台词、每一个镜头都精雕细琢,包括台词背后的潜台词,都要写下来。可以说,影片中的一点一滴都是在导演严格把关下完成的。”
牛犇进组后,除了演戏,还担任演员组长,指导年轻演员排戏,帮助设计镜头、设计表演细节。
片中有一场戏,刚逃荒来到牧场的李秀芝生活艰难,她央求郭口扁子给她找个人家,“我能干活。”但牛犇告诉丛珊,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为生活所迫,要跟别人走,这种话是很难说出口的。他让丛珊仔细体会角色的心理情绪,而他也耐心地跟她对戏,最后这场戏丛珊演得很感人,谢晋也很满意。
牛犇认为,好的剧本和台词都是打磨出来的,这是艺术创作的规律。片中有一场李秀芝数钱的镜头,那是许灵均被平反后获得的500元补偿。方超饰演的儿子清清问她:“妈妈,你怎么那么多钱啊?”李秀芝回答:“这都是你爸爸做老右赚来的。”孩子接了一句:“将来我长大了也做老右。”牛犇告诉记者,观众听到这句台词后无不感到心酸。“这不是文学问题,而是从苦难经历中得来的。”
成为网红并不意外
“老许,你要老婆不要?你要老婆,只要你开金口,我等会儿给你送来。” 2019年年末,片中郭口扁子的这段台词突然在网络上大火起来,顺带也让这部当时已经公映37年的经典影片再次回到观众视野,很多网友把这段台词当作了表演模板,改出了很多版本,而牛犇也成了网红。
“在我看来,这件事并不意外。”牛犇笑着告诉记者,片中许灵均因为“右派”的身份,他的个人生活早已被遗忘了,但郭口扁子作为一个老牧民,却在关心着他,让他结了婚,有了孩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是大多数经过那个特殊年代后的人所向往的生活,也是广大观众对于幸福生活的一种呼唤。”
在牛犇看来,跟《天云山传奇》相比,《牧马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更强。“因为它表现了命运坎坷中的人际关系、落难中的情感纽带,传递了正能量的主题。那就是,生活中还有正直、善良等美好的东西,而且就在老百姓的心中。”
牛犇认为,《牧马人》之所以感动人,还在于片中人物的感情朴实而真诚,“越是淳朴真实善良的情感,甚至是很原始的情感,就越能感动人,甚至超越时代。我想这段戏能在网上流行不是偶然的,道理可能就在这里吧。”
《牧马人》于1982年献礼公映后,很快在全国引起了轰动。片中广袤湛蓝的大草原的旖旎风光,许灵均和李秀芝充满巧合的“先婚后爱”,敕勒川上淳朴善良的大爷大妈,都深深打动了观众。许灵均在面对父亲邀请出国时坚定的选择,更是引发了一场“如何爱国”的全国性讨论。
该片获得了1982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和1983年第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其中牛犇更是凭借郭口扁子获得了“百花”和“金鸡”的最佳男配角奖。
艺术应为人民大众
牛犇不久前刚过了90岁生日。1945年,他参与演出了第一部电影《圣城记》。新中国成立后,他的演艺事业因为时代特殊原因中断了十年。改革开放之后,他又回到了热爱的影视表演事业中,《牧马人》的巨大成功,进一步打开了他的表演空间。拍完《牧马人》,他很快跟张瑞芳合作,主演了《泉水叮咚》,扮演一位清洁工人。从20世纪80年代初算起,他已经参与演出了100多部影视剧,是名副其实的高产演员。
2018年6月6日,在鲜红的党旗前,年逾八旬的牛犇举起右手,和上影其他青年一起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刻,他激动地说:“从今天起,我是你们的同志了!”
“流浪进电影的苦儿,依然在跋涉的老戏骨,赋予角色生命,带给人间笑声。人们忽略他的名字,但记住了他塑造的生活。他站在聚光灯下,坚守远超出银幕的边界。”2024年4月8日晚,《〈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牛犇入选十大人物,现场观众起立鼓掌表达敬意。
牛犇现在依然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影视表演中。今年8月,他在赵宁宇担任总导演的电视剧《曙光》中饰演一个陕北农民,顶着酷暑穿着厚厚的棉衣,专注而投入。“现在只要是作品讴歌党的路线,讴歌人民,在革命的航线中前进,我都愿意参加。”牛犇说。
在他的新书《演一辈子小人物》中,他动情地写道:“我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苦孩子,我认定拍电影就是为人民服务。不为人民大众,那艺术还为谁呢?”(王金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今日_全国热点资讯网(头条才是今日你关心的) » 90岁牛犇深情回眸《牧马人》创作始末 朴实和真诚的情感超越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