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集短视频、10个香港美食风貌的不同侧面,系列纪录片《香港之味》用“生活+文化”的立体结构,绘出了一本全面的“香港美食图鉴”。
10集短视频、10个香港美食风貌的不同侧面,系列纪录片《香港之味》是一次沉浸式的香港美食探索,也是一次高度浓缩的城市故事连播;是一次因美食而起的文化溯源,更是一次立足新时代的未来展望。
《香港之味》7月11日起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和香港电台电视31频道首播,上周末迎来完结篇。“香港之味”因生活而繁荣,因文化而发展,纪录片《香港之味》用“生活+文化”的立体结构,绘出了一本全面的“香港美食图鉴”,细数这颗东方之珠的高光时刻。
该片由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香港电台联合制作。在执行制片人、摄影指导余源伟看来,每集5分钟、总共10集的片长,看似不足以展现香港美食的博大精深,但从美食的切口能够以小见大勾勒出港人生活的侧面。多元的美味、传承的乡味与中国的情味交相辉映,彰显了新时代香港守正创新的文化活力。
探寻美食中的“仪式感”,聚焦背后的生活百态
香港是“美食天堂”,香港人爱吃,也懂吃,他们在不断的灵感碰撞中扩充着美食的宽度与深度,“香港之味”的仪式感也就此油然而生。
《香港之味》以美食为桥梁讲述香港的人文故事,展现香港的历史底蕴,如那一碗混合了鲜与韧的云吞面,外表质朴内里却充满了家的味道,烹饪出香港人难以忘怀的舌尖记忆;茶餐厅是许多香港人一天的开始,热奶茶、菠萝包、沙爹牛肉、蛋挞……每天,他们吃着相同的食物,问候着相同的街坊。这是属于茶餐厅的人情味,也是属于香港人的社交圈。随性而丰富的街头小吃、忙碌而多味的海鲜市场,普通人的生活中各有各的烟火美味。在这样一个以快著称的城市中,美食往往也讲述着香港的繁复与包容。
节目中那个绿树掩映的老村落里,寓意阖家团圆、满堂吉庆的盆菜宴,是维系宗族感情的重要信物。这种融合了多种烹饪技法、将十余种食材在盆中层层码放、让多种味道互相渗透的杂烩菜式,既代表了亲情的温暖,也代表了传统与传承。
美食总与生活紧密相连,纪录片《香港之味》在尽职记录香港美食的同时,也找到了另一种更贴切的方式来形容香港这座城市的“色香味”,积极向上、踏实肯干、兼容并包……正是狮子山下奋勇迎接时代潮头的香港人,才造就了如今这自成一派的“香港之味”。生活,既是“香港之味”的源头,更是“香港之味”的存在意义。
美食演进观照城市发展,追溯一脉相承的文化内涵
香港因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环境,在文化上经历了中西交流与碰撞,也由此被赋予了与众不同的烙印和色彩,纪录片《香港之味》寻根溯源,以美食为基点,探寻香港这座城市的发展轨迹与文化内涵。
香港文化的根基在中华文化,尤其与岭南文化中的广东文化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粤菜作为香港菜的中心,从广义上来说,就是由广府菜、客家菜、潮州菜三大流派组成,从香港开埠至今,粤菜虽几经发展流变,“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风格却始终如一,正如节目中所概括的那样,“没有粤菜,香港就没有‘美食天堂’的美誉”。随着上海、浙江宁波、四川等内地各省市人群在上世纪陆续融入香港,浙江菜、鲁菜、川菜、本帮菜等菜系也开始在香港遍地开花。多滋多味的外江菜背后,是内地新老移民念念不忘的一份“乡愁”。他们与香港人一起打拼,也一起体会着这份“香港之味”中流淌着的血脉相连与同舟共济。
作为世界重要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全球各地美食风情也浓缩于香港的城市图景之中,纪录片《香港之味》将香港比作“世界美食的竞技场”毫不夸张,因为这里不仅散发着多样的异域风味,更接收着来自不同国家的美食梦想,中西并举的文化氛围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赋予“香港之味”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
事实上,深挖香港饮食文化的构成元素不难发现,其间无不是对传统技艺的坚守、对家国情怀的坚定、对人间烟火的追求、对兼收并蓄的认可等。这些元素既是中国人骨子里一脉相承的文化追求,也是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香港回归祖国27周年之时,以美食作为香港社会的映照,用创新的形式讲好香港的故事,纪录片《香港之味》的播出不仅让全球观众再一次认识了“东方之珠”独特的饮食风貌,更是聚焦于这盘丰盛精致的文化大餐下,“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王彦/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今日_全国热点资讯网(头条才是今日你关心的) » “美食图鉴”打开东方之珠的时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