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英国新冒险舞团时隔六年再次登上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舞台,携马修·伯恩版《罗密欧与朱丽叶》再度惊艳了北京观众。与此前三度造访在这座剧院演出的“哥特版”《睡美人》、“战火版”《灰姑娘》和“男版“《天鹅湖》”不同,这一次马修·伯恩不再打“复古牌”,而是将视角放到了“不久的将来”,讲述了一段跨越阶层的凄美爱情,而枪支泛滥、行贿等种种映射西方社会现状的情节,也为这部“管教院”版《罗密欧与朱丽叶》增加了一份寓言与警醒人心的意味。
《罗密欧与朱丽叶》演出照 摄影:王小京
舞台之上围墙高耸,然而这已不再是16世纪维罗纳两大家族城堡的围墙,而是未来时空里坐落于维罗纳的一家“管教院”,肃穆的高墙、冰冷的铁栏营造出压抑的氛围,充满青春气息的少男少女们身着统一的服装,被迫做着相同的动作,被认定为“问题少年”的他们接受着所谓成人世界的“规训”,男女分别看管、军事化作息、不容个性发展、没有人身自由的教育环境……
罗密欧则是这个群体中的另类,出身富贵之家的他,父母身为政要,严厉高压的教育之下,心理问题重重;人性之恶也在这里滋生蔓延,男管教的阴影始终笼罩着朱丽叶……这一切让萌发这段爱情的土壤贫瘠而险恶,然而越是这样,爱情的生命越能爆发出蓬勃的力量,两个阶级悬殊的年轻人,就这样不可救药的坠入了爱河,从莎士比亚两大家族对立下的爱恋到马修·伯恩跨越阶级的激情,是时空的跨越亦是艺术家思想与立意的变迁。
《罗密欧与朱丽叶》演出照 摄影:王小京
马修·伯恩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舞蹈风格上同样凸显出属于当代风格的自由与融合,似乎很难用某一舞种对其进行定义,其中既有芭蕾的灵动,又有爵士的松弛,更有现代舞的先锋与深邃,这一切元素共同作用、相互折射,与普罗科菲耶夫充满戏剧性的音乐相互勾连、精准对位,使全剧从整体上形成了其独特的流畅韵律。
与处处严谨规范的古典舞蹈不同,在新冒险舞团的舞台上,舞者们不再是统一的标准身材与动作,而是呈现出性格各异的姿态,不同体态、不同肤色的舞者们带来了打破固有审美的舞台形态,舞蹈的编排也更多地将戏剧化、生活化的表演自然地融入到舞蹈动作之中,消弭了“舞”与“演”的界限,也给了每一位演员发挥个性的空间,为以程式化见长的舞蹈艺术注入了更加轻松的活力。
在天桥艺术中心的首场演出中,由舞团主要演员Rory Macleod 和Monique Jonas出演“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个主要角色,两人默契的配合令情窦初开的青春少男少女形象跃然于舞台之上。而黑人演员饰演朱丽叶的新奇舞台体验,更在这段爱情跨越阶层的基础之上又增添了一份跨越种族的色彩,让戏剧性更加浓烈。
莎士比亚的原著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亡源自误会从生的阴差阳错,而马修·伯恩的舞剧中死亡则来自朱丽叶内心的恐惧,最终她在崩溃中误杀了罗密欧,造成无可挽回的悲剧。
这样的改编在呼应原著剧情的同时,也将戏剧性的矛头对准了如今的社会问题,让这部作品的悲剧性具有了更加令观众共鸣扼腕的力量,作品的与时俱进,老剧新编的意义也许正在于此。正如马修·伯恩所说:“这才是新时代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今日_全国热点资讯网(头条才是今日你关心的) » 马修·伯恩版《罗密欧与朱丽叶》首演 莎翁巨著化身当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