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电影网专稿 沉没多年的古船离奇现世,男孩“馒头”意外闯入其中,却发现船上聚集着诸多亡魂,亡魂从何而来,他们又有何般前世今生……?豆瓣7.8高分国漫《大护法》导演不思凡,时隔五年携新作《大雨》回归,将于1月12日正式登陆大银幕。《今日影评》特邀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江逐浪从故事、画面和内核三方面前瞻《大雨》,究竟是否值得影迷期待。
内容:于父子关系中认同彼此
《大雨》在释出预告之初,被不少影迷期待将成为《深海》2.0,不仅是因为画风均以水墨为主,也因为在故事内容上同样涉及到家庭关系与亲情。
但实际上,《大雨》并不能称作《深海》2.0,两者对于家庭情感关系切入的角度和解读略显不同。在故事层面,《深海》讲述的是母女之间情陷深海,而《大雨》却是劈空而来的一场大雨涤荡了父子之间积存的一切尘埃。
在情感层面,《深海》中探讨的是不忍别离,而《大雨》探讨的则是如何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不得不接受的分离。
大谷子和馒头是一对父子,两人之间也一直以名字相称。大谷子是个逃犯,在他心中也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位合格的父亲,所以他从不曾要求馒头以“父亲”的身份认可他。他始终希望的,是在有一天必然要和馒头分开的时候,能够为馒头带来一个更轻松的未来。
但在馒头眼中,他所需要的并不是大谷子要牺牲自己,付出巨大的代价,而是要证明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儿子,能够让大谷子信任他,依赖他,能够一直陪伴在他身边。
在《大雨》中,导演不思凡依旧保留着自己辛辣的审视目光,他不落窠臼地将传统父子关系从内部刨开,把相互误解的一面摊在桌上展示给所有观众,并念着这么一句旁白——父母之爱子女,则为其计长远,但子女之爱父母,则需其无为相伴。
而除了大谷子和馒头之外,影片中还讲述了另外一对父子和一对父女之间的故事。这三对父亲与孩子间发生的故事都反映着同一个主题——寻求他人的认可中,寻找对自身的认同。这也是《大雨》在故事情感牌中,最不同寻常的一张。
画面:于山水写实中写意烟雨
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对于水墨风十分青睐。无论是去年春节档的高分动画电影《深海》,还是即将上映的《大雨》,在画面风格上都着重体现了水墨风,《深海》更是被形容为“化墨出海”。
但相较于《深海》直抒胸臆的水墨泼洒,《大雨》中的水墨则多了一份氤氲的诗意。这份诗意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来自于“雨”的意象,甚至是情结。大雨倾泻,蒸腾的水气充盈着这艘失联许久的幽灵船,画面中处处都漂浮着晶莹的水滴,这是雨落下后残留的印迹,如此之美,如画更如诗。
在中国古代的绘画当中有石色和水色之分,用植物提取的颜料被称为水色,影片《大雨》非常充分地运用了水色。近两年很流行青绿一词,但在《大雨》中不是青绿,而是水绿,相比之下更有一种特别的清爽,画面中的整个天地相互润泽,氤氲在一片烟雨当中,带给观众极强的审美冲击。
先前的很多作品中会比较强调墨色,更加强调鲜明的线条感,人物和景象的轮廓勾线更加地明显和硬朗,在《大雨》中则反其道而行之,墨线的痕迹被大幅度隐去,轮廓线更是几乎消失不见,观众所能看到的,是一层一层晕染出来,柔和、温润的烟雨江南。
在水色与淡笔的勾勒之下,《大雨》化身成写实与写意的特色结合,在画面审美上为水墨风国漫走出了极具意义的一步。
在整体画面风格的进步外,导演不思凡在创作中也保留了自己作品的画面特点,在《大雨》以及之前的《大护法》中,每个人物的人中都被拉得很长,嘴也几乎看不见清晰的轮廓,人物的嘴形和台词也并不完全对上,当是镜头略推远一点的时候,人物基本上是靠眉眼在说话,通过眉眼和动作来展示人物情绪。
内核:于情感倾泻中隐喻自然
看完整部影片后,相对于《深海》2.0,《大雨》在影片内核的表达上,其实更接近于宫崎骏动画作品《幽灵公主》,包含着创作者对于人性欲望和生态保护的深度思考。
《大雨》中的掠夺者是唐朝人的典型穿戴,却携带着枪炮武器,代表着着人类的工业文明对自然的戕害。掠夺者的对立面是自然的守护者叶灵鸟,一个通体白色的自然精灵。
而掠夺者侵袭自然的原因,也并非基于生存,而是出于人的贪念,人不断膨胀的欲望,这背后其实正隐喻着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的关系——赖以生存,无竭取用。
从这三方面来看,《大雨》并不是一部合家欢的动画电影,在水墨淡彩的包裹之下,是更透彻的情感与人文思考。因此《大雨》其实更适合15到30岁这一年龄段,正处对“自我”追寻阶段的观众欣赏。
当然,所有对于中国动画有所期待的观众也应该走进影院,体味这场润物细无声的《大雨》将至。
[1905电影网]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今日_全国热点资讯网(头条才是今日你关心的) » 今日影评 | 《大雨》前瞻:诗意韵味下的父子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