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现代剧《楷模村》剧照
“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作为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剧目,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创排演出的秦腔现代剧《楷模村》,以陕北绥德郝家桥村为创作原型,将两代人接续奋斗、最终走上致富路的真实故事呈现给更多的观众,再现这段红色记忆和革命历程。该剧自上演以来,收获了专家、戏迷和观众的充分肯定。
秦腔现代剧《楷模村》再现了从“陕甘宁边区农村楷模”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陕北乡村跨越时代变迁、走上致富之路的生动实践和深刻变化,反映了党带领基层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精神。
“与传统乡村叙事相比,新乡村叙事面对的核心问题是产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与乡村传统习俗、情感和伦理的冲突。《楷模村》凸显的正是这一冲突。”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李震表示,《楷模村》围绕村支书带领村民兴办乡村产业过程中出现的揭帽、拆窑、迁坟3个环节展开,深刻揭示了村民是躺在“楷模牌匾”上吃老本,还是开创新的致富模式;是维护个人私利,还是实现共同致富;是在传统伦理观念下恋旧、维护血缘伦理与封闭式情感,还是革故鼎新、走向更好的光景等一系列撞击传统伦理观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的揭示,不仅将叙事触角深入到乡村变革的最深处,而且对新乡村叙事的探索有着广泛的启示意义。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景俊美说:“《楷模村》聚焦基层的乡土社会,直面当地百姓对家国大义和集体利益的认知偏差,以一位先富起来的带头人的视角,展现了发生在陕北这块红色土地上的生动故事。”
这是一部美丽撩人的“陕北说书”,这是一首掏心掏肺的“三十里铺”……舞台上,革命老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转”出了“一红一绿”的美丽乡村的祈福愿景,“转”出了“三变”后的如“九曲彩门”般的振兴新貌、乡村美景。
“《楷模村》是一部弘扬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村楷模精神的‘转九曲’般的新乡土戏曲现代戏,也是一部乡土厚重、乡风热望、乡俗温暖、乡愁真情的带有轻喜剧色彩和浓郁陕北风情的乡村正剧。”该剧导演李利宏介绍,全剧的美学追求与定位是:要“火塔塔”的热烈,要“油糕”的暄腾,要“黄酒”的醉,要“转九曲”的曲折和奋力,要“绥德窗花”的单纯、灵动和精巧,要“陕北说书”的撩人,要“三十里铺”的戳心之美。
《楷模村》一开场便用两支陕北唢呐作为引子,带领观众“走进”陕北黄土地。序幕采用陕北音乐素材和男声独唱“喊山调”,第二场运用陕北民歌旋律创作女声伴唱,第三场巧妙运用陕北说书,第五场运用秦腔尖板、慢板、二六板以及滚白,第六场运用陕北唢呐曲牌“大摆阵”,推动全剧走向高潮。
“陕北既有光辉灿烂的革命文化,也有极具特色的民俗民间文化。编导在创作之初,便有着明确的艺术追求和清晰的风格定位,就是要揭示出陕北人民从红色年代的‘农村楷模’到新时代‘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生动实践和奋斗精神,也要展示出这块神奇土地上的璀璨文化。”戏剧评论家丁科民认为,浓郁的陕北风情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是该剧的一大特色。
“《楷模村》是一部散发着满满正能量、催人奋进的优秀艺术作品,主题鲜明,演员表演到位,唱腔高亢有力,让人印象深刻。”作家朱佩君说。
《楷模村》会聚了强大的主创班底,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编剧马辉创作,一级导演李利宏执导,一级作曲邓增奇、罗新昌共同作曲,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教授边文彤担任舞美及服装设计,一级灯光设计师邢辛担任灯光设计。
梅花奖演员李小青、李军梅、赵杨武领衔主演,一级演员曹普超、王宏义以及刘建奇、郭楠、孙筱、索女女等优秀青年演员共同参与创作。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梅表示,郝家桥村的发展变迁,成为陕西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的生动前奏。《楷模村》以郝家桥村为原型创作而成,展现了一个从“陕甘宁边区农村楷模”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山村,始终坚守楷模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历经时代变迁,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延伸阅读:
- 戏剧中国 | 秦腔《班超息兵》
- 艺术 | 秦腔现代戏《生命的绿洲》率先在线上呈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今日_全国热点资讯网(头条才是今日你关心的) » 艺术 | 秦腔现代剧《楷模村》:以陕北风情展现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