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武月 来源|氨基观察(ID:anjiguancha)
2022年以来,“降本增效”成了最流行的关键词,贵族投行也不例外。
过去一年,高盛、摩根大通这些顶级投行,最核心的工作之一,便是降本。两者均释放出了不仅会减少奖金,还会裁员的信号。
可以理解,错综复杂的形势,让投行们对未来的前景有所担忧,不得不未雨绸缪。不仅是投行,各行各业都是如此,严重依赖外部融资的生物科技行业更是如此。
虽然市场有所回暖,但外部融资对于biotech来说依然挑战不小。核心原因在于,经过市场教育,投资者对公司更加挑剔了。
对于已经有产品上市的企业,投资者的核心要求是产品商业化信息以及财务数据;而对于未有产品上市的企业,投资者也开始要求更多的临床数据。
这对于企业来说,融资难度将会呈倍数增长。在这一背景下,如何过日子俨然成了biotech接下来的必修课。
/ 01 /
“涨不动”的工资
员工薪酬最能反映出一个行业的景气程度。
2022年上半年,虽然二级市场早已下行,但由于储备的弹药依然丰富,美国生物科技行业从业人员的日子依然滋润。
纵向来看,根据BioSpace发布的报告,2022年美国生物制药行业平均工资同比增幅达8%,较过去两年6%的增长,增速明显提升。
或许有的朋友对此不以为然,认为美国通胀高企的情况下,生物制药行业薪酬增加应当是理所当然。
然而,美国劳工部6月10日披露的报告显示,美国5月份所有员工的平均薪酬涨幅仅为5.2%,生物制药行业的薪酬涨幅远高于整体。
但如今,好日子已经到头了。BioSpace日前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生物科技行业的薪资增长速度,显著低于往年。
如下图所示,2023年该行业加薪均值只有3%,创过去5年最低值。之所以如此,很大原因是,企业不愿意给更多钱了。
加薪原因有多种,包括跳槽、全员加薪、绩效等。其中,绩效是最核心的原因,2023年大约58%的受访者表示,加薪是因为绩效原因。
这一数据表明,生物科技行业加薪幅度降低背后,是源于企业的绩效降低。从各企业给出的员工薪酬看,它们对整个行业的前景,或许不会太悲观,至少还在涨薪。
但从涨薪幅度我们也能明显感受到,药企也变得更加谨慎了。没办法,今时不同往日,市场环境变了。
/ 02 /
更加谨慎的biotech
就当下而言,虽然资本市场不再像去年那样低迷,但谈反转言之尚早。
核心原因在于,不管资本市场变化如何,投资者的预期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在过去几年,投资者经历了资本市场的毒打,对资产的要求显著提高,不再是广撒网,而是追求“精”。
咨询公司BDO发布的报告佐证了这一点。根据BDO报告,对于已经有产品上市的企业,投资者的核心要求是产品商业化信息以及财务数据;而对于未有产品上市的企业,投资者也开始要求更多的临床数据。
这种情况下,药企的融资难度也会相应增加。的确如此,BDO报告显示,大约50%的企业反应,获得新的融资已经越来越困难。
投资者喜好的变化,也要求药企主动求变。
对于已有管线上市的药企来说,更少的可用先进促使他们专注于提高当前管线的市场接受度;对于未有管线上市的biotech来说,将专注于研发少数管线,押注最有可能成功的管线。
与此同时,药企要进行现金管理,保持更稳健的现金流,以确保自己能够走的更远。在这一背景下,节流是核心手段。
根据BDO报告,2023年生命科学公司研发继续投入的意愿大幅缩减。2022年,大约有70%的企业希望增加研发投入,到了2023年减少至65%。
而减少研发投入的企业,则从2022年的2%,增加到了19%,近四年来首次超过5%。
裁员也成了必选项。BDO发布的数据显示,大约13%的生命科学公司,可能会在2023年因不确定的经济状况而裁员。
事实上,今年以来裁员就是biotech的常规操作。截至3月10日,有超过45家biotech正在裁员,数量远超往年。
/ 03 /
每个人都要学会过日子
正如上文所说,市场环境骤变,身处其中的biotech最重要的就是做到快速调整。
这种调整,不仅是上文提及的薪酬、裁员方面,还包括药企的方方面面。
近一年来,不止是裁员,终止临床项目甚至卖身、退市,成了美国biotech的常态。处在高速发展阶段的中国biotech也不能置身事外,每一家公司都要学会过日子。
事实上,不止是biotech,大药企也在“瘦身”。典型如诺华。
不仅要剥离仿制药部门山德士,在接下来几个季度里,诺华还会退出更多的非核心领域资产。因为它决定把所有的科学火力和独创性投入到其核心治疗领域,成为一个更纯粹的创新药企。
不断调整结构、退出资产,意味着诺华不可避免要裁员,2022年裁员4000人。这还只是开始,诺华曾宣布未来3年内裁员8000人。
诺华能否通过“精而专”战略重回增长轨迹还未可知,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经过数次行业沉浮的大药企,相对会更加从容,而那些动作不够快,学不会过日子的biotech,大概率会被留在冬天。
这不难理解。行业处在上行阶段,无论是人才还是管线层面的“瑕疵”都可以被忽略、掩盖,而当行业转头下行,这些“瑕疵”则会被无限放大。
眼下,没有2年现金流的biotech必然要学会过紧日子,因为没有开源自然要学会节流。即便有充足的现金或能够获取更多的现金,优化项目、缩减预算、调整架构,以及减员降薪增效,也会成为各biotech过日子绕不开的话题。
拿裁员降薪来说,生物科技是科技、人才密集型行业,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难免会有人才泡沫。而在困难期,选择降薪或裁员,没有哪个是更优选项,更多的是“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Biotech要做的是,避免落入“企业经营越差越降薪-越降薪人才流失越快-人才流失越快企业经营越差”的恶性循环。就像摩根大通总裁平托所说,当市场低迷时裁员需要非常谨慎,如果削得太过“会损害未来增长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环境变了,市场对于生物科技公司的担心,从此前的研发潜力变为如今的变现能力,也就是快速渡过临床阶段的执行能力和全面营销的商业化能力。
在市场悲观之际,过多、繁杂的管线布局并不是优势,反而会加速资金的消耗。因此,如此管理管线、推进临床,将成为biotech的重中之重。
当然,逆境下的收缩与煎熬,还需要与初心并存。
生活就是这样,一边经历逆境,一边重拾信心,在寒冬里蛰伏,在春天里苏醒。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氨基观察(ID:anjiguancha),作者:武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今日_全国热点资讯网(头条才是今日你关心的) » 涨不动的工资 | 暴富过的Biotech,回到现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