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今日_全国热点资讯网(头条才是今日你关心的)

今日热点头条资讯
头条才是今日你关心的
首页 > 财经

年轻人的最大风险,就是给自己设限

1

(图片来源:摄图网)

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笔记侠(ID:Notesman)

文 | 罗雀

轮值主编 | 智勇  责编 | 青羊

今天五四,我们聊聊青年人。

不论即将走出校门、进入职场或正准备跳槽,现在的年轻人都比较容易感受外部压力:

经济下行,大厂裁员,ChatGPT的挑战,再加上2023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将达1158万,我们或将迎来史上最难就业季。

五四精神,讲究为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努力奋斗。

但现在的青年人,可能刚刚起步,就陷落在职场。

是青年人不够努力吗?未必。

是环境变了,我们一时无法改变环境,既然躺不平,不如在努力奋斗中改变自己。

比如,让自己多一项本事。

事实上,那些具备多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职场依然抢手。

一、“2023春招”和“懒蚂蚁效应”

日本北海道大学曾做过一个动物观察实验,将蚁群分组进行观察。他们发现,大部分蚂蚁会按部就班寻找、搬运食物,而一些“懒蚂蚁”经常会在搬运食物中东张西望。

但当食物短缺时,懒蚂蚁们总能找到新的食物源。

因为它们会在工作之余,花精力进行“侦查”和“研究”,留意外部环境,才能保持对新食物的探索状态。

任何团队中都有这样的“懒蚂蚁”,他们有更强的的环境适应力。

以前我们倡导老老实实做好本职工作,那需要相对稳定的环境。当环境变化快了,就需要你不断寻找发现自己的第二曲线、第三曲线。

我们身边容易找到很多“斜杠大神”,他们可能白天是一名普通程序员,晚上会变成撰稿人、吉他老师,私下运营自己的KOL账号,坐拥不菲的收入。

你觉得他们不务正业,但看似互不相关的能力,往往极易与主业相互成就。某种程度上,这就是我们说的复合型人才。

为什么复合型人才非常重要?

2023年,全国应届毕业生人数预计高达1158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毕业季。过盛的劳动力供给,和紧俏的就业岗位,让职场环境变得更加紧张。

杭州某公司,HR对新员工的期待和未来规划是:培养外向型能力素质,未来更需要既有专业技能,又有商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也就是需要你在家能写作做表画图,走出去能面对客户。

这在当前职场是个普遍现象,公司人才需求正从原来金字塔形调整为哑铃形:对于基础员工、中等层次、资历的人才的需求减少,而对于全能型人才需求明显提升。

所以即便在裁员盛行的2022年,公司对于跨行业、具备复合型能力的人才依旧有强烈需求,甚至能给到30%-40%的薪酬涨幅。

经济学中常说的供需关系,生产者提供的商品服务超出消费者意愿购买数量时,出现供给过剩,反之出现供给短缺。

职场也是一样,当你的能力很难被取代,成为职场中的稀缺性人才时,裁员的压力就与你无关。

毫无疑问,让自己多一项技能、成为复合型人才,是当下青年人的必修课。

因为环境变复杂了,基于创新的增长越来越需要跨界人才。懂两个专业的人才,激发的效率比“专一”的人能够更好地解决复杂问题。

比如,既懂算法、又理解业务的人,才能够真正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既懂外语又懂海外市场的人,才能助力企业出海。

不要轻易被“核心竞争力”束缚,越早给自己设限,职业生涯风险越高。

其实对青年人来说,最重要的能力有且只有两个:一是机会来时抓住机会的能力,二是为即将出现的机会,不断学习建设匹配机会的能力。

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时间是没有机会的,所以在常规时间,我们要学会建设匹配机会的能力。

如何建立这种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多长出一项技能,做复合型人才。

二、复合型人才的底层逻辑:3大误区,3个建议

怎样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

有人说,干呗。还真没那么容易。

对职场人来说,工作是最好的成长场景,我们常说:“读好书、和高人聊、在事上练”,但这仅是个成长方向。读什么书、和谁聊,怎么练,都要有目的、有选择。

主动培养复合型能力,最好的途径,是在一个具备宽广赛道空间、多元业务场景的公司中实战历练。

这里需要注意很多误区,也包括一些技巧。

1.兴趣是第一驱动力,但有边界

人的主动意识很关键,而意识的起点往往来自兴趣,或者,你追求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追问下去,可能是“想成为千万富翁”或“想财务自由”。

这个回答很无聊,因为当一个追求是无数人的追求,道路就会变得拥挤。

巴菲特在一次股东大会上,给年轻人的建议是“投资自己”最终实现复利。而投资自己的起点是个人兴趣,那才第一驱动力。

只不过兴趣并非没有边界,兴趣越发散,越不容易与主业交叉。

理想状态是,基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将兴趣建立在主业延长线上,或将主业建立在兴趣延长线上。

职场人需要明白,真正驱动你发展的并非兴趣本身,而是个人兴趣和市场环境相互博弈的最优解。

个人兴趣往往不稳定,把当前兴趣作为未来衡量标准,非常容易限制自身发展。

比如,你成为一个优秀的带货主播,当有一天直播平台没了流量,很可能找不到工作。

另一方面,职场新人有很多自己并不了解的东西,可能现在不感兴趣,但未必不适合你。

比如你当下对AI不感兴趣,但留心观察研究,当AI应用场景变广时,你就可以快速成为某领域专家。

所以,个人兴趣应该与市场趋势结合,先别把自己锁死,也别做无头苍蝇。

随着经验阅历的积累,你的兴趣会越来越有的放矢,最终将职业生涯延展。

基于兴趣选择工作是为了快乐,但需要注意,追求短期快乐并不可取,真正的快乐是长期的、缓慢的愉悦。

2.职场不是学校,个性不是武器

职场菜鸟往往容易混淆职场和校园。

我们在工作中会发现,一些人上学时成绩不突出,却在职场顺风顺水,而一有些考试大神,到了社会就不能适应。有人感慨:我这么多年的书,难道白读了?

其实,读书和适应社会是两个维度的事。

考试有标准答案,适应社会却没有完美路径。你需要自己建立分析问题的思维框架,和解决问题的行动经验。

如何在工作中,建立思考框架,以及如何积累经验?目标、责任是一个很好的抓手。

学校和职场,两者最大区别在于,职场重视目标和责任。

在真实职场中,没人告诉你什么是100分,什么事是对的。很多时候需要你主动为自己设定目标,然后为自己负责,为岗位负责。

这其实很耗费脑力和心力,很多“听话”的孩子习惯了被喂养,不会或不愿意主动分担目标和责任,那么不论他起点怎样,成长效率都不高。

我们需要明白,一个优秀的人才不是教出来的,而是会根据目标主动学习获取。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担的责任越来越大,能力就这么一点点打出来了。

经验越来越多,视野就越来越广,也就更容易找到你事业的第二曲线。

另外,职场不看个性看结果。在多数公司里,评价你并不是评价你这个人,而是你与这个岗位的匹配度,和公司对这个岗位的预期产出。某种程度上,你的个性没有用,有用的是你的岗位创造的结果。

如果你个性很强,但结果往往难以达到预期,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负面情绪,在情绪之下思路和动作都会变形,最终会陷入内耗。

所以,放弃一点小个性,尽可能为目标和结果负责。

3.别总盯着领导,盯着市场和行业标准

什么叫结果?

一是公司对岗位的需求,为了完成某项目标,公司对每个岗位都有相应的需求。

二是相对客观的行业标准,各家公司的岗位职责不同,但全行业的标准大致一样。因为岗位价值不是由公司决定的,是由市场决定的。

如果你干一件事得心应手,能得到领导的认可,但市场并不买账,你就需要注意,这个岗位可能无法让你成长。

职场人一方面要为岗位做出结果,一方面也要随时留意行业标准、自身差距以及市场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在所在岗位上下左右,找到自己的职业奇点和延长线。

大部分工作都只能陪伴你一程,重要的是你想要去哪里,成为什么样的人。

每一份工作,最多是在帮助我们积累经验,但通向你个人心理预期的路,还得你自己找、自己走。

三、复合型人才培养:

华为轮岗制和美团“π型”人才理念

发展复合型能力,属于个人意识和行为,培养复合型能力,就需要依托公司。

许多公司在组织人才发展方面,都践行着“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理念,也推出相应的制度发展和培养多元人才。

1.华为轮岗制:保证员工积极性和组织活力

代表性的公司就是华为,华为有相比其他企业更为严苛的轮岗制度:任何一个岗位,默认任职时间不能超过三年,超过三年必须轮岗。

这样做有很多好处,比如避免员工腐败,避免员工慵懒,对熟练的工作失去兴趣,再比如避免人为设置信息“黑箱”,给自己贴上专业标签,拒人千里之外。

当然更重要的是,华为非常重视对全面、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过度的社会化分工,会导致人们容易掉进专业主义陷阱,思考问题时过于狭隘,轮岗给员工提供了多维视角和体验。

▲图片来源《华为干部与人才发展手册》

华为轮岗的实施过程中,会出现知识经验传承、内部写作稳定等问题,但华为通过标准化流程化,将知识经验固化,降低了每个岗位的胜任力标准。

我们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公司必须仰仗某些人才能正常运转,究竟是人才太优秀,还是知识经验的转化太滞后?

华为告诉我们,好的公司离开谁都可以,这是来自制度的自信,制度自信的另一方面是,组织必须保持大量的人才储备。

所以通过内部轮岗制,华为让所有员工不断迎接新环境和新挑战,最大程度上保持了员工保持积极性和组织活力、可持续性。

当然,对员工来说,华为轮岗制也为员工提供了长期的职业发展空间。

2.美团:“π型”人才和“Z字型发展”理念

同样重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还有美团。

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曾提出,这个社会最稀缺的人才是“π型”人才,即当一个人在两个领域里面有认知的时候,他产生的威力不只是1+1,是1后面加个0。

拥有“π型”人才的公司,也比其他公司效率高很多,美团就是从不会到会,实现了团队快速升级。

2010年美团加入“千团大战”,行业评价美团产品技术能力很强,但经营不了大规模线下团队的业务。

可到2014年,美团做外卖时,外界普遍改口:美团这个公司产品技术和销售团队管理都非常强。

这四年的改变,其实就是沿着科学的方法,在做事过程中排除错误,放大正确,也就是快速学习能力。

一个组织想实现快速学习,首先不能将自己局限在某一特定领域,其次,是组织内部拥有大量不给自己设限的人才。

如何培养“π型”人才?即通过“Z字型”的发展路径,来实现“π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019年,美团将人才战略进行调整,决定提升校招比例,减少空降,将更多机会优先给到组织内部人才,促进人才的快速成长。

美团的理念是,优秀的人最好不是原地提拔,而是按“Z字型”发展,将人才培养的两个关键词设定为“培养更多的π型人才”和“Z字型发展”,希望通过“Z字型”的发展路径,来实现“π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比如美团销售人员的“Z字型”成长路径需要“五换”:换团队、换市场、换业务、换兵种、换工种。在不同层级要有不同的要求。在低职级是换团队、换市场;到高阶要换业务、换兵种;最后再换工种,成长为“π型”人才。

1

▲美团向人才提供的“五换”复合型成长路径

越是优秀的人才越需要轮岗,因为建立综合能力,是优秀人才快速成长的必经之路。

美团也将这些以“成长”为核心的理念贯穿进人才培养中——在美团走上技术管理岗位的95后中,超过50%是校招生。

这些年轻人才绝大多数在美团内部都经历了多次轮岗,通过“Z字型”发展路径走上了不同层级的管理岗位。

3.当下唯一竞争力:快速学习

不论是华为还是美团,优秀的组织和优秀的人才相辅相成。组织的业务场景足够多元、所处赛道的前景足够宽广,就能够给人才足够多横向发展和复合型成长的机会。

反过来,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成长速度才会更快、学习能力才有可能更强,立足职场的资本也便更充足。

而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快速变化的时代,不论对组织还是个人,快速学习能力都是核心竞争力。

当下年轻人,至少要给自己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学习能力强、学习速度快;第二,“炼心志”,人才成长一部分是技能成长,更重要的是当面对困难、挫折时的心志成长。

如何高效学习?

首先,人要相信自己,不能妄自菲薄,要敢于突破自己的舒适圈,勇于尝试才会发现未知的自己,有时需要相信“鲁莽定律”,很多事情都是做了才有经验,就像美团总是提倡的:“事上练,不设限”。

其次,接纳融入跟你不一样的理念,保持空杯心态。岗位工作模式、思考路径差异,都会造成短期不适或不自信,这个痛苦过程必不可少,先接纳、融入,尊重专业,再一点点消化突破,你的视野和格局会比之前更为广阔。

年轻人先别看重短期利益,长期职业发展更为重要。一个公司能给你什么输入,能否提供开放的机会和平台,你在这个公司能获得怎样的成长,这才是最重要的。

人不会长期依赖某一家公司,但公司是你个人成长经历中的一个变速器,水到渠才可成。

四、总结

改变不了环境的复杂,我们只好改变自己。

对于即将进入职场的年轻人,选择一个有完善的培养机制、宽广多元的业务空间,应该是选择职业、选择公司时的重要考量。

对于正处压力之中的职场人,要学会自己寻找“成长性”,学会培养自己的复合型能力,先在职场站稳脚跟、取得良好发展,再谈理想。

人生赛道是靠自己一步步跑出来的,不要急功近利,也不要患得患失。

陪跑诺贝尔文学奖15年之久的村上春树,曾写过《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他将跑步比作人生。

这个开过酒吧,33岁才改行写小说的知名作家,告诫青年人:人生很长,我们无法预估将来会遇到哪些美景,但当你此刻感觉艰难时,请坚持跑好脚下的每一步。

因为,“痛苦难以避免,但磨难可以选择”。

本文来源:公众号 @笔记侠。中国新商业知识笔记共享社区,微信最具价值排行榜:职场榜第一、总榜前三。独家笔记支持湖畔大学、混沌大学、青腾大学、高山大学、中欧创业营、京东商学院、北大国发院等顶尖商学院课程,BAT、TMD、小米、华为、网易等知名企业,丁磊、傅盛、李善友等知名人士,超过100万企业决策及管理层都在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今日_全国热点资讯网(头条才是今日你关心的) » 年轻人的最大风险,就是给自己设限

分享到:更多 ()
来源:笔记侠 编辑:产经资讯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