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图 | 冯叔在书房读书
作者|风马牛 来源|冯仑风马牛(ID:fengluntalk)
昨天是「423世界读书日」。当然,读书并不止于某一天,而应该是「和喝水、呼吸、吃饭一样,是每天要做的事」。我们整理了一些冯叔关于读书的答问,分享给大家。但愿我们都能像冯叔说的那样,把书当做精神的保健品,在阅读中不断完善自我。
1
问:冯叔,您在文章和直播里,都曾多次提到过读书。大家也都知道,您读了很多书。您觉得,读书对您的人生有什么样的影响?
冯叔:应该说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少年时代,因为兴趣读了很多书,后来读书为我创造了就业机会。
我在十四五岁时开始读历史,读马列,特别是读一些和马克思主义相关的书籍,后来上大学,就学政治经济学,念硕士,读社会主义理论。
结果在做生意之前,读书成了我的工作,成了我的职业。有些人特别喜欢历史,最后一辈子就研究历史了。我读马列,工作之后就教马列。一开始是因为兴趣读书,然后读书成了我的工作,这是很有意思的。
第二,我觉得,读书对人格塑造起了很大作用。
对一个男生来说,15到20岁特别重要,这是立志的时候。年轻时,我看过很多历史,也看过一些伟大人物的传记,越看,自己就越想成为那样的人。慢慢地就有了所谓的「使命感」,就想着,「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比如说,当时我读「三国」,把诸葛亮当成了偶像。会觉得,他怎么会那么有智慧?能够那么样的想问题,料事如神,每件事都安排得妥妥当当,「运筹帷幄之内,决胜千里之外」。
诸葛亮讲「淡泊以明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看了之后「小泪纵横」。后来看到诸葛亮去世在五丈原。帐篷里蜡烛灭了,「秋风落叶五丈原」,我也是潸然泪下。那会年纪小,就感到真伤心。
伤心的同时,也会在心里生发出一种使命感,会去思考,「我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干什么?我能够为国家、为周围的人做什么?」
就这样,在读书的过程中,逐渐有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然后知道了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第三,学会了说话,形成了自己说话的风格。
比如说,我上学的时候,特别喜爱鲁迅。逢鲁迅必看,而且逢看必做笔记。
我家里有1973年版的《鲁迅全集》第一和第二卷。这两本书我反复看过很多遍,书几乎被翻烂了。不光是读鲁迅的书,也读他翻译的作品,比如他翻译的法捷耶夫的《毁灭》,等等。
曾经有朋友说,我说话不太正经时,像是受了鲁迅的影响。
鲁迅说,说话要有意思,应该学习「三种语言」,第一种叫作书面语言,这是正经的表达,必须要懂。第二,要懂俚语,就是乡间方言,口语。第三种是外语。在说话的时候,如果掌握外国的词汇,民间的十分接地气的土语、方言,再加上书面语言或文言文,你的文字就会与众不同,更有味道。
这么多年过去,虽然当时读过的东西,不少后来真的是忘了,忘了那些句子,忘了自己写过的感想,但是它们就像我吃过的饭一样,少部分变成了营养,多数变成排出来的便便。我在读鲁迅的过程中得到了一种滋养。
2
问:冯叔,我是一个不怎么爱读书的人。看您的文章,受您的影响,也开始读一点了。您觉得,长期不读书和坚持读书的人,差别在哪里?
冯叔:这就类似于长期锻炼身体和长期不锻炼身体的区别。
锻炼是对身体的保健,能让身体健康。读书是对精神的保健。长期读书,能让人聪明,并且精神愉悦。所以可以这么说,书是一种精神的保健品。
长期不读书,容易价值观模糊、错乱,对一些事物理解偏狭,遇到问题也常常难以搞定自己,最终导致生活出现诸多不顺利。
如果你想成长,想变成一个有意思的人、精神健康的人、眼光独到的人、生活愉悦的人,那就多读点书。
当然,读书也分很多不同的情况。
有些人把读书变成了一个很急功近利的事情,比如说要考职称、考硕士考博士,或者说考一个别的什么东西,然后才读书。或者要做一个什么事,就看一点工具类的书。只是读这些书,肯定是不够的。
如果想要开阔视野,提升认知,丰富自己,得多读一些经典。比如《道德经》,任何时候看,对你都是正面的,没有坏处。还比如四大名著,这些是中国人的符号,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知道《红楼梦》《西游记》,不知道《三国》、《水浒》,就好像不是中国人似的。这类书,我觉得属于生命中必备的书,要多读。
除此以外,能够满足自己兴趣的书、帮助自己思考当下的问题的书,或者纯粹是为了消遣的文艺、艺术类的书……等等,都可以看。
拿我自己来说,我比较喜欢猎奇,所以就看一些稍微古怪一点的,猎奇性的书,比如,有一段时间我觉得特种部队很酷,为什么特种作战变成现在作战最主要的一个模式?好奇,于是我找很多特种部队的书来看。也可能突然好奇怎么这么多人跳楼自杀,我就专门找研究自杀的书来看,比如《自杀论》。这几十年下来,我把好奇的事都弄明白了,这是兴趣,最后都变成了知识。
总之,各种各样的书读得多了,我们观察世界的角度会更加多元,于是在我们眼中,这个世界也会更加真实,更加丰富,更加有意思。人活得越长,越得把书当成保健品,但不能把书当成「速效救心丸」。
3
问:怎么样才能保持读书的专注度。我发现自己经常做不到静下心来读书,您有没有什么建议?
冯叔:我觉得,读自己喜欢的书,应该是能专注的。强迫自己看不喜欢的书,可能就没那么专注。
就我自己的经验,过去,理论方面的书,抽象内容的书,我都能看进去,一些哲学方面的书,比如说黑格尔的逻辑学,我越看越喜欢。相比较而言,反而是小说,我不太能读下去,我觉得太浅薄。
但是最近这两年,我喜欢看小说了,我发现很多小说挺值得看,也很深刻,我就能看下去。
另外,在很多时候,读书其实和你当下做的事、你当下的心情有关。
比如说,你正在炒股,我给你一本如何在股市投资的书,你肯定愿意看。或者说,你正在谈恋爱,你又刚好看到了一本《恋人絮语》,没准你就能看下去。
但是,假如说你正在坐牢,满脑子都在计算还有多久能出去,我却给你一本《恋人絮语》,或者给你一本如何投资的书,你大概率不会有兴趣。
这时候,假如有人给你一本介绍如何能积极改造,争取减刑早点出去的书,保不齐你会一字不落地看完。
4
问:您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以保证有时间读书的呢?
冯叔:我觉得读书就跟喝水、呼吸、吃饭一样,是每天要做的事。
传统的看书是看出版物,但是现代社会越来越开放,文字记录越来越多,媒体也越来越多,读书应该变成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把它理解为吸收知识,然后提高自己能力的行为。
从这个广泛的意义来说,我觉得读书是一件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事情。尤其是现在手机这么方便,不用手捧着一本书,用手机下载一本电子版的也可以看书。
我现在也没法界定什么时间一定用来读书。以前在机关、在学校工作和做研究的时候,读书的时间特别确定,因为读书是工作的一部分,是「饭碗」,那从上班到下班,就得干这个。现在反倒非常随意,有空时就翻一翻。有时出门也会带本书,可能一路上也没看,但是心里觉得踏实。
5
问:如何判断一本书是好书还是坏书?
冯叔:首先,经典肯定是好书,经过几十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反复锤炼之后,大家依然认为值得读的,肯定经典,肯定是好书。
最难判断是好书还是坏书的,其实是畅销书。
有一些畅销书像我们讲的时尚,一翻篇就可能是垃圾。畅销书里边,能变成经典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我们做建筑的时候,有一个智者跟我讲,「你要做时尚,还是做经典?」
我问他,「你怎么分别时尚和经典?」
他说,「经典就是不管社会怎么变,这个东西永远有价值。时尚就是今天很多人追捧,但很多一翻篇就是垃圾。」
所以,畅销书的好坏是很难判断的。
当然,要判断一本畅销的新书是好书还是坏书,我觉得也有一些办法。
第一,看它的细节。罗翔有本书叫《法治的细节》,敢于谈细节的书,我觉得好书居多,至少它能够把细节给你,你看完之后肯定会有收获,不会浪费时间。
第二,看作者是不是真诚。比如说,作者为人做事,很专注很真诚,那么他写的书就值得多看。比如说,曹德旺、王石做人做事做企业都很真诚,我觉得他们分享的东西很好,他们的书就值得看。
第三,看这本书是不是被人骂。我觉得也是个标准。
我读研究生的时候,要写硕士论文,有一次去向导师请教。当时我二十三四岁,导师跟我说,「我告诉你,什么叫好文章?很简单,好文章就是一部分人说好,一部分人说坏;今天有人说好,明天有人说坏的文章。」
我问,「这怎么理解?」
导师说,「一篇文章写出来,如果百分之百的人都说好,那说明说你无非是重复了一个常识,没有任何新的东西。如果所有的人都说坏,那说明你太违反常识了。所以,对一个事情的看法,既包含了常识,又不同于常识,才会出现有的人说好,有的人说坏;这部分人说好,那部分人说坏。这样的文章才能够提供新的东西,激发大家去思考。另外,一篇文章,如果今天大家都说好,明天又都说坏,这篇文章就有价值。传世的文章都是被人反复蹂躏,今天说好,明天说坏,后天又说好。一直都被说好的,不行;一直都被说坏的,也不行。就得有人说好有人说坏不断地来回变。如果你能写一篇这样的文章,那就可以传世,而且有价值。」
他给我讲的这个文章好坏的标准,我认为也适用于书。
6
问: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因为每读一本书,都相当于和作者对话,作者提供一种可能性。那么书读多了,就仿佛是无数个人在给读书人提供方向,提供可能性,读书的人会不会更困惑了呢?
冯叔:这就相当于你身边有100个聪明人给你讲,讲的都是对立的,相反的,你也不知道怎么判断。
还是我们回到最原初的事,就是你自己要有一个价值判断。
当然,跟我三观不合的书,我也看,但它不会影响我。如果你自己三观不确定,你天天看书,越看越糊涂。
看书的时候,其实你在潜意识里,会自觉不自觉地用你的三观剪裁。如果你自己的三观都是不停地变的,那看书就没有意义了。
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你留下的都是精华,这样对你自己人生来说,是丰富,而且让你能够过得更好。
总之,读书就像吃饭、睡觉、呼吸空气一样,是生命的一个部分,是活着的一个必要条件。人缺少书的陪伴,缺少知识的滋养,就像缺少水和粮食一样,会死去。读书、爱书,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然后夸奖你,而是活着的一个基本条件。
读书于我,相当于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营养,一个助力,也是一个陪伴。所以我爱读书,也希望和大家一起读书,分享人生的进步、快乐和成长。
7
问:怎么样才算把书读好呢?
冯叔:如果你想真正做到把书读好,对人生有所提升,从古人那儿就能得到些启示。王国维曾讲过读书的三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大体上是指追求知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很多险峻,也有很多未知,需要耐心。
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表示读书要刻苦,要像一个妇人思念她的亲人一样用心、专注。
第三个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代表了读书过程中的豁然开朗、开悟、明白和提升。
总之,读书的这三个境界,是一个从未知开始,通过刻苦努力,最后实现自我提升、完善,从而获取新的发展道路的过程。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ID:fengluntalk),作者:风马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今日_全国热点资讯网(头条才是今日你关心的) » 冯仑: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