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笔记侠(ID:Notesman)
高级笔记达人 | 拾零
轮值主编 | 智勇 责编&值班编辑 | 青羊
内容来源:本文来自量子教育。
分享嘉宾:丁云峰,原上市公司商学院负责人,企业流程建设与组织管理专家。
组织管理
一、流程管理的价值
一家企业真正运营起来的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有没有什么有效的解决方法?有,流程,做好流程可以帮助企业应对外部和内部的变化。
1.帮助企业应对变化
① 外部变化
第一个,是关于全球一体化的竞争。你的企业,以前可能是在一个城市竞争,在全国竞争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是现在任何一个行业都在走出国门,面向全球.你会发现,很多做事的方法、运营的方法和管理的方法已经跟不上了。
a.客户要求更高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客户的需求一直在变。比如80、90年代时的 家用电视、电器,消费模式是只要有人卖,就有人买。
但是今天的商品已经充分个性化了,展示了客户个人的需求。
b.竞争更加充分
在产品的整个产业链、价值链上,每个环节都有人在跟你竞争。
c.变化更快
现在企业做事不是太快了,而是太慢了,很难快速发掘客户的需求,很难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甚至很难响应政策的变化,别人已经跑出去了,你还在这等。
就像2022年的12月7号,疫情管控刚放开的时候,浙江省已经带着所有的企业去外面找客户了,这就是快。
流程都会帮你解决这样的问题,比如:应对客户需求,应对竞争压力,应对各种各样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守住本心,打败跨界,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② 内部变化
当业务规模越来越大的时候,内部的能力就开始不适应了。内部能力不适应,集中体现在流程不适应。
以前小作坊在销售的时候,可能老大点头,就直接可以做了。但是现在企业越来越大,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不认识企业、团队当中的小伙伴了,这时候你们之间想要合作、互动,就要靠流程。
比如说以前业务规模相对简单、领域相对窄的时候,做什么事情都简单。一旦跨领域了,链条长了,市场上的任何波动都会影响。
管理者需要用内部的流程,来对抗企业成长中带来的挑战。
2.实现与客户充分的互动
以前我的企业有一个新产品,或者是有一个代理商的新优惠政策,我就开大会,当时最多的时候在全国开了7家分公司。
开大会的时候我会把所有的客户和潜在客户都请来,500人也好,800人也好,里面有多少是我未来可能的客户,我不知道,我只是为了做场面。那个时候我不知道一个好的营销,是关注客户还是关注自己。
当时理念是有问题的,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随着各种各样技术手段的变化,我突然发现企业内部的营销流程要变化。
变成什么呢?
就是当你发现一个客户的行为改变的时候,就意味着你产品的潜在用户有了新的需求,企业应该做一个适合用户的新方案。
新方案要怎么做?是以消费者的反应、消费者的行为触发为基础,然后一对一的或者是一对小规模的、高频的做营销活动。
而不是像以前一样,每年会做三次大会,每次大会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收效还不好。
这也是整个流程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它会帮助企业真正充分地应对客户的需求,充分地与客户互动,这种互动才是真正使你的企业、你的产品、你的品牌在客户心目中产生价值,这只能靠内部营销流程的不断优化。
3.流程是客户价值的创造渠道
流程就是,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时候,整个路径是怎么样的,可以理解成流程就是创造价值的渠道。
企业往往都会有几个板块的区分,最高阶段是战略,战略解决的是方向问题,想到哪里去,如何做,近三年怎么办,近一年怎么办?但这些都是纸面上的,它不产生价值,需要变化。
第二阶段叫组织,有分工,有授权,有组织结构、协作的方式,但也是不直接产生价值。
第三阶段是流程,要研究如何创造价值。产品研发怎么做,市场营销怎么做,客户服务怎么做,销售怎么做,售后怎么做?这才是企业真正的竞争力。
每家企业价值的高低,很多的时候不在于品牌,而在于做事的方式。
在商场里,很多企业可能10年前很风光,突然销声匿迹了,但是这两年又出来了,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有一套应对市场的方法,可能在某个节点他没有选择好产品,没有选择好市场,但是它整个的运作方式是有价值的,各个环节的运作方式能够再次产生价值,这就是厉害所在。
所以今天,一个企业只有方向不够,没人干活,只有人也不够,没有做事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把方向和人翻译成做事的方法,先干什么,再干什么,这就是价值产生的渠道。
有战略、有组织、有流程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有一套支撑的体系,包括信息、人才等一系列的东西,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在流程上创造价值时,所有匹配的资源都是完备的,这也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二、流程是管理者之剑
1.日常管理
流程可以推进日常管理的量化和精细化。
当你的企业脱离了野蛮生长的阶段,进入到所谓的正轨的时候,你会发现以前很多做事的方法好像很注重结果,但是会有一个问题,就是百花齐放,各种各样的形态都出来了。
这时候智慧的管理者会把焦点放在,如何建构一套企业内部做事的方法,就是流程。流程从以前隐含在做事当中,到慢慢浮现出来,变成企业一定之规的时候,也是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进行管理的一个时机。
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你的企业以前野蛮发展,现在开始成长,出台了第一套流程,恰巧你就是这套流程的主要管理者,你会发现在推动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情况。
流程不执行的三大原因:
① 不知道流程如何执行
推了新流程,但是大家不知道怎么玩,应该怎么办?把大家统一到一套有价值的做事方法上,让做事的方法更加细化和量化。
这时候应该怎么做?
第一,加强共识,让大家知道流程本身的价值,流程和以前做事的方法之间的区别。
第二,加强培训,在达成共识的情况下,要更多地教大家细节、指标、过程、责任等。
② 流程不合理
很多人不执行,是觉得这些东西是管理层拍脑袋编出来的,和实际不符。
这时候应该怎么做?
第一,持续优化,就是管理的精细化的过程,关注以前没有进入到视角的东西,把它们变成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二,培养快速解决问题的机制,很多时候,一个问题出现了,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让这个问题一拖再拖,最终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在企业内部,尤其是在推动流程的初期,一定要这种解决机制,快速的解决不适用、不合理的一些东西。
第三,推进流程的过程,也倒逼管理者有更强的流程设计能力,所以在整个过程中都是面向问题的,都是在提升做事品质。
③ 主观不执行
主观不执行就是不想干。在面临改变的时候,员工的习惯产生了阻碍。
比如,你平时都是用右手刷牙,你今天可以试一下左手刷牙,感受一下习惯的改变带来的冲击有多大。
管理者有一套新方法,在落地的时候,如何更加有效呢?就是从主观上解决问题,光有绩效考核是不行的,有的时候硬性要求会带来反弹。
要想做好日常管理,不能光有理念,不能光有想法,不能光有热情,还要有做事的方法。
方法就是,把所有的关键业务都流程化。
2.跨部门协作
流程可以帮助管理者打破部门的壁垒。
企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出各种各样的规定,有些规定可以做成流程,有些规定只是制度。
有些做事方式之间没有衔接上,就会出现问题。你做你的,我做我的,有的时候大家都忘了一个工作,就变成了空白。有时候某项工作,A部门也在做,B部门也在做,就变成了冗余。
随着企业的发展,部门越来越多,越分越细,就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市场上竞争的变化,客户需求的变化,其他部门都不知道,只有前线部门知道。
这就是大企业病的一个体现,前后脱节了,这种脱节会造成企业的崩盘。
如何解决?
更关注端到端的流程,将后端也纳入到整个业务过程中来,让市场的压力无缝传递下去,让企业所有的部门拧成一股绳,一块来为客户服务,让横向协作更加流畅。
这是领导者在日常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问题。解决的方式就是做好流程,拉通流程,让流程横向协作,更加顺畅。
所以只要管理者有流程优化的想法,有设计流程的想法,其实就拿到了打开部门之间壁垒的一把钥匙。
3.战略落地
流程可以帮助管理者理解和落地公司的战略。
以前开战略会的时候,会出现一个问题:老板、各个部门的老大聊得非常开心,对未来有非常好的一个愿景,甚至对未来3年、5年都有一个非常好的规划,但中层和基层完全不知道他们在聊什么。
就好比,老板在88楼看风景,中层在40楼理解风景是什么,基层在地下室什么也看不到。
流程可以帮助管理解决这问题。
比如这张图,这是一个从企业战略到某一个板块,某一个部门,如何实际行动的一个过程。
在一个人力资源规划的板块中,高阶是战略的制定、组织的规划、人员的规划。下面展开的有招聘调配、培训发展。招聘培训发展下面还有校招、社招、猎头招聘等等,越分越细。
当这种从上到下,逐级拆分的流程出现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企业的战略真的能够翻译成当下要做的事,而不是简单的喊口号。
有了这样一套体系,每个管理者,甚至每一个部门都知道自己做事的价值所在,也知道自己亲自参与的流程对企业的贡献是什么,这是管理者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用流程可以帮你理解战略、落地战略。
4.提升工作能力
当你参与了一个又一个流程,你对行业板块是有感受的,你未来在任何一个岗位上,都会把能力带出来,一个是专业能力,另一种是流程能力。
5.提升带教能力
今天一个新员工来了,作为管理者首要的任务,就是把手里的事情交出去,自己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依照流程的带教方式,就是最好的方式。新学员来到这里,会马上了解全貌,而且通过每一个节点的练习,快速上手。
6.管理一体化
管理者经历了很多体系,比如质量体系、安全体系,这些体系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则,这些规则在企业内部的存在形式是互相矛盾的。
流程是统一这些东西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所以今天在企业内部,你作为一个中层管理者也好,作为一个经营者也好,要关注如何把各个体系统一到一起,不让他们打架。
统一的基线是什么?就是流程。当你按照流程统一基线的时候,你会发现它真的是一把管理者之剑,可以在所有的迷雾中给你开出一条路。
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的变化,大环境的变化,企业一定是由职能型慢慢转化成流程。在转变的过程当中,主导者就是各位管理者,先动的就会占得先机,在企业内部有更多的话语权,占更高的地位。
三、流程优化的黄金原则
企业在市场当中想要有竞争力,无外乎就是诸项数据比别人做得好,如何做好数据?就是看流程的优化。
1.80/20原则
在做流程优化的时候,一定要思考明白这样一件事情,流程优化固然看上去很美,但你没有机会和资源把所有的流程都优化,企业的资源永远是有限的。
流程优化时,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哪些需要优化,哪些可以再放一放。流程优化遵循80/20法则。
① 核心流程
核心流程,20%的关键流程,能够影响企业80%的利润、成本或者业务。
核心流程有这些特点:
第一,对创造外部客户价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你是做电子元器件的,就要关注新产品的研发。
第二,占部门人员大部分工作时间的流程。工作人员每天都在忙什么,他们忙的这些里面一定有可优化的地方。
第三,对企业利润或者成本产生重大影响的流程,也是关注点。
第四,具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流程也要关注。比如今年你的主要战略是发展某类产品,跟这类产品相关的一些流程都会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第五,企业当前主要矛盾中,有没有需要马上解决的流程。
② 非核心流程
80%的流程,对企业的利润、成本或者业务的影响不太大。
非核心流程有这些特点:
第一,对创造外部价值起到间接或者辅助作用。比如一些支持型的流程,关于人才和行政方面。
第二,事务性的工作。每天都在做的事,他们没有决定性作用,但是不做还不行,它支撑了整个体系的运转。
第三,对企业的利润或者成本影响不太大的,协同不太多的,这些都属于非核心的流程。
在企业中想要做流程优化,第一是要选择,紧盯一些最核心的,一些外围的可以先放一放,因为企业资源总是有限的。
2.重要排序
对流程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你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进行评判。
① 价值重要性
主要是指公司主要价值链的环节,比如你是一家生产制造类的企业,生产环节肯定是主要环节。
比如从线索到合同这样的流程,价值链一定是最重要的环节,有的企业投标成功率能达到80%,有的企业成功率只在15%-30%,这就是流程做得好与不好之间的差别。
② 资源整合性
这个流程是不是跨了多个部门、多个板块,涉及到重要资源的一些整合。
③ 管控风险性
流程有没有风险,踩没踩到红线。
比如信用评估,如何去评价客户,如何评价某一次合作,要关注这次合作中的风险性等等。
这三个维度的交叉部分,属于核心流程,应该优先做。
3.分类法
这里面我用两个维度画出了四个象限。
一个维度叫战略层次和操作层次,另一个维度叫改进机会的高低。
第一,战略层次,改进机会高的这部分,要重点关注。这部分你花多少资源去做都没有错,这部分是真正能够决定成败的。
第二,战略层次,改进机会低的这部分,平时关注,但关键资源不一定需要投入太多,维持现有的水平就可以。
第三,操作层次,改进机会高的这部分,不是战略的焦点,所以这部分以外包为主。
比如说外包的加工,不是核心的元器件加工,比如保安、物业、物流,很多企业都会把物流业务外包出去,因为自己不需要做些物流相关的动作。
第四,改进机会低,而且还是操作层次的这部分,就可以忽略了。
4.ECSR原则
企业往前跑的过程当中,没有哪一刻是完美的,能抓住重点就好。
排序、明确比例和分类法这三个方法,都是在选择,一定会选择出来你最重要的几个流程。然后可以用ECSR原则,把它们调整优化,不断迭代。
① Eliminate取消
把一些不产生价值的消掉,比如说没有意义的文件传递。
② Combine合并
剩下这些是不能再取消的,就开始合并到某一个角色上,比如三个人干的事合并到一个人身上。
当下年轻人在职业发展上有了一些变化,他们希望自我实现,希望承担更多责任,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再加上现在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年轻人自己有获取知识的途径,而且有很强的自学能力,有很好的教育背景,这些都催生他们希望承担更多的责任。
所以在合并这块,就可以把一些简单的工作合并到一个角色上,扩展一个角色的职业宽度甚至是深度,帮助员工在职业上找到更多的可能性。
③ Simplify简化
把繁复的工作流程变成最直接的、最简单的方式。
做流程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有一种倾向,就是总想一个流程解决所有问题,就会把流程做得非常复杂,涉及了太多资源、太多环节。
而实际上,大多数业务都是简单的情境,偶尔有复杂的情况。比如保险公司的理赔,分为简单理赔、低额度理赔和重大事故的理赔,所有参与的人员和流程都是不一样的,简化大多数流程,更容易进行运转。
④ Rearrange重排
重排的主要目的,是把以前的串行调整到并行。串行是一个部门做完事,再到一个部门,并行是上一个部门完成了一部分工作,下一个部门就可以开始了,这样重叠了以后,就能让整个流程缩短。
四、流程优化的具体策略
这8个策略每一个都可以用一个字来描述。
1.砍
保险行业发展了很多年,有一段时间重庆车险的市场非常好,车险的理赔员供不应求。路上的车越来越多的时候,事故也总是越来越多,保险公司最早的业务流程是这样的,只要有车碰了,理赔员就要到现场来定损,然后再去修理。
随着车越来越多,事故的比例越来越多,理赔员没有那么多了,到不了现场了,就给保险公司带来了很多的困扰:如何能够快速地处理现场,快速解决客户的需求,让客户感觉服务是及时的?
一开始是招聘更多的理赔员,在整个城市范围内进行布点,快速到现场,就像消防队一样,但是后来发现这样做的价值不大,遇事他们选择把理赔员到现场的环节直接砍掉。
那解决方案是什么呢?小额度的事故,在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直接到4S店修理,这是一个流程优化的发展历程。
首先要减少一些不增值的流程。在这个案例当中,理赔员到现场就是不增值的流程,但是理赔员一开始为什么要到现场?是去解决滥用资源的问题,解决过高报损的情况。
现在理赔员不用到现场了,怎么解决问题?延后。
每一个季度保险公司回到这家维修厂来看这一个季度的维修记录,看这些费用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在市场平均范围之内,如果过高,可能在下一个季度就不会选择跟他合作了,如果合理的话就会延续下去。
“砍”就是用减和延后来解决混乱的问题,同时缩短在现场的问题,让现场的客户觉得服务是及时的。
2.并
变串行为并行。
以前企业做事总是第一个环节完成了以后,才会进入到第二个环节,再到第三个环节。
其实事情本身的发展不是这样的,在前一个环节完成了一部分的时候,第二个环节就可以介入了。
过去我服务过一家做塑料制品的企业,每年研发很多新品。在研发过程当中每年都有一两次返工,是因为上一个环节设计完了,到下一个环节不支持了,要么工艺不支持,要么材料不支持,要么目前设备达不到要求。
如果把串行变成并行,比如说前一个环节做到20%的时候,下一个环节就可以介入了,看看下一个环节能不能实现你的业务需求,能不能实现你的工艺需求,就减少了返工的可能性。
用并行取代串行的流程,可以节省整体的时间,让整个流程更加紧凑。
3.合
从现在员工的知识储备和个人职业发展的路径而言,他们都希望承担更多的工作。而在企业内部想要一个流程时间够短,第一个要做的就是压缩文件的履行,不要让文件在各个角色之间传递。
因为传递不是及时的,一般A角色做完了一个以后,不会马上传递,会放着,等同类工作做了三四个以后,再一起找到下一个角色,这中间有个时间差。
当这样的角色越来越多的时候,传递的时间就越来越多了,这造成了整个流程的冗长。
合并首先解决传递的问题,同时在过程中还提升了员工的职业素养,为企业培育了更加优秀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把几项工作合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也客观上减少了用人的成本。
4.分
前面提到的车险理赔,因为大部分事故都是小事故,金额不太多,所以不需要到现场。
但是当事故涉及到人员的伤亡,产生了法律上的纠纷,这时候一定要理赔人员到现场,甚至要带着企业的法务一块到现场。
这里面体现的是,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客户需求,要在需求的源头进行分流,复杂的给到复杂的流程,简单的给到简单的流程。
很多企业在做流程清单时,同一个流程分不同的版本,避免用复杂的流程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造成浪费。
各个流程有了更好的匹配,才能更好地应用企业的资源。
5.权
一个审批要5个人签字确认,但这5个人谁都不为这件事情负责,这种情况是企业常态,也是非常大的一个损失。
西南一个垄断型的企业,10万块钱以上走退款流程,需要5个人签字才可以退这笔款,方法是采用手签快递流转或者人工送达的方式,然后在西南地区的一些小县城转来转去,退款流程最快需要2个月的时间。
从企业内部的角度看,他们觉得合理,但是从客户的角度看就不合理。
现在可改变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电子化,或者只用某一个环节审批来代替所有人都参与的审批,马上就能解决延误、人员过多、管理费用过多的问题。
我之前服务过一家企业,他们的采购过程是这样:财务部要买铅笔、橡皮这样的小耗材,财务部会把100块钱的采购单子给到采购专员,采购专员大概用一个礼拜的时间来比价,找到一家最便宜的。但因为太便宜了,他们需要一个月以后才有货,最后的结果是100块钱的东西等了一个月才到手。
这家企业做了一个考量:采购专员每个月做的1000块钱以下的这种采购单子,数量上占了五成到六成,这里面很大部分的成本是采购专员的人工成本,用他的工作时间来做一些非常小的事情。
后来他们直接给财务部发了一个购物卡,每月往这里打100块钱,财务部中午吃饭的时候,到超市就买回来了,然后年底的时候检核,看这1200元是不是都花在这些小物品上了。
这样的好处是什么?第一个解放了采购专员,第二个降低了管理费用,第三个让让用这些笔的人,能够快速拿到东西。
在企业内部优化流程的时候,要明白授权给到谁是有价值的,一定是给到最需要的人,而且他也具备这样的素质和经验。这就能够加快流程速度。
6.触
在商场买东西,买回来发现不合适,想要去退货,大家只要经历过一次,都不想再经历第二次,因为好麻烦。
你去商场退货,先到前台,前台把你送到客户服务部,客户服务部又把你送到商户所在楼层的管理员,再找到商户,即便沟通很顺畅,答应退款了,商户退款怎么退呢?不是直接给你,一般都是给到商场的财务部,然后你再到商场的财务部去进行退款。
这样一套流程下来,你会发现,你已经接触了企业好几个部门的人,而且对每个人都要重新讲一遍,你到底经历了什么。你的感受一定非常不好,而且这样也非常损伤这家企业的商誉。
有一些企业做得非常好,用的是首问负责制:一旦遇到这样的情况,马上由商场的前台直接分流到所在楼层的楼层经理,楼层经理带着你去见商户,去签和解协议,然后去财务部领钱。
经历这一条龙的服务以后,你会觉得商家好厉害,所有事都能解决。
所以企业一定要简化与客户接触的界面,让尽量少的人跟客户接触,让一个人代表公司跟客户进行交流。最好的情境就是客户觉得这个人很厉害,这个人在企业内很有话语权。
7.关
企业经营中,总有一些关键环节。比如做营销的,招商会是关键环节;做产品的,生产是关键环节。
对于一个关键活动,活动中需要的人、财、物都需要优先支配,合理优化一些资源的配置,给关键活动更多的关注。出现瓶颈时,也要给它更多的关注来度过瓶颈,规避一些业务上的风险。
以上这7个字解决的是流程本身的优化。
8.套
接下来聊一聊流程外部匹配的问题。
想把流程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外部的配套也很重要,比如组织结构是不是随流程的变化而变化,从职能型转向流程型。
以前我服务过一家企业,是做商业综合体的。最早他们是职能型,各个部门之间都是以上为尊。比如财务只关注财务这条线,人资只关注人资这条线。
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大,不断建立分支的时候,他们发现以前这套方法效率低,就开始做调整,每一个商场中的关键角色,每个部门的管理者不光向上负责,还要横向负责。
以前KPI全看上,现在KPI横向也占很大一部分。随着时间推移,企业发现这种方式有效,慢慢的就变成所有KPI都是横向的,商场总经理说了算。
以上就是流程优化的8个具体策略,只要你掌握了这8个策略,再结合现在的流程,你会快速找到优化它的方法,也可以快速提升你的流程绩效。
本文来源:公众号 @笔记侠。中国新商业知识笔记共享社区,微信最具价值排行榜:职场榜第一、总榜前三。独家笔记支持湖畔大学、混沌大学、青腾大学、高山大学、中欧创业营、京东商学院、北大国发院等顶尖商学院课程,BAT、TMD、小米、华为、网易等知名企业,丁磊、傅盛、李善友等知名人士,超过100万企业决策及管理层都在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今日_全国热点资讯网(头条才是今日你关心的) » 流程做好了,效率就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