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今日_全国热点资讯网(头条才是今日你关心的)

今日热点头条资讯
头条才是今日你关心的
首页 > 财经

东部第二条大动脉,来了!北方即将多一个“省会”

6月1日,山东潍坊到江苏宿迁之间的高铁线路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

数亿人口翘首期盼的“京沪第二高铁”,随着这充满纠结、争吵和博弈的最后一段尘埃落定,也进入了全线建设阶段。

2011年开通的京沪高铁,全长1318公里,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纵贯京、津、冀、鲁、皖、苏、沪7省市,沿途衔接各县市24个车站,以350公里的时速飞快重构了中东部地区的城市版图。

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经济的拉动效应有多明显?

举个例子,该线路南下通过徐州后,并没有取直线从江苏境内进入上海,而是向南绕进安徽,再通过一条支线接进合肥,创造了中国近10年最传奇的城市产业升级案例。

在此辉煌之下,大量炽热的目光盯向了第二条高铁线路的建设。

京沪第二高铁,官方称为“京沪高铁辅助通道”,或“京沪高铁二线”,顾名思义就是要补足“一线”缺失的地方。

京沪高铁从山东内陆穿过,“二线”就取道沿海和胶东城市;京沪高铁走皖北绕一大圈,“二线”就裁弯取直,从苏北直通上海。

那么谁会是最大赢家?

是夹在济南和青岛之间的东营、潍坊,还是终于能搭上上海这趟快车的南通、淮安?

也许都不是。

一座隐形“省会”

在备受关注的京沪高铁线路上,一座“普普通通”的地级市,成为了少有的,在京沪高铁一线、二线上都拥有站点的城市。

这座城市就是徐州。

1

提到徐州,就不得不提一个或许被很多人遗忘的区域概念——淮海地区。

独立于人们熟知的省、市等行政边界以外,人类和产业实际上还会基于自然地理界限流动、集聚,形成一些“地区”,比如跨越两广、海南、福建省界的“岭南地区”,或者是包含陕川渝部分的“巴蜀地区”。

而在东部沿海大平原被河网分割而成的小块区域中,位于现在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的省界之交,淮河以北、沂蒙山区以南的一片,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淮海地区”。

自古以来,这片区域内就保持和延续着密切的人际交往、经济贸易、文化往来和社会联系。

甚至于,这个地方很早前就有独立建省的呼声。

出于地理、军事、交通、产业积累等种种因素,从19世纪末起,中国经济学家、地理学家就多次提出在淮海地区建省的建议。

1986年,国家终于批复了北至泰安,南至蚌埠,西至开封,东至盐城的“淮海经济区”,许多人心心念念的“淮海省”,几乎要成为现实。

而如果要给“淮海省”找一个“省会”,那非徐州莫属。

在古代,坐拥黄河下游流域最大枢纽地位的徐州,就凭借繁华的漕运经济,成为这片区域近1000年的最发达城市。

近代,中国第1代铁路网的2条大动脉——津浦铁路(京沪铁路)和陇海铁路均选择从徐州穿城而过,碾压周边农业区域的现代生产力,让徐州的地位空前重要起来。

1948年底国共双方围绕津浦铁路进行的淮海战役,国民党方面称作是“徐蚌会战”,非常直观地说明,那个时候徐州和蚌埠,就是当时中国经济命脉上的核心大城市。

直至现在,徐州虽然行政上只是一座普通地级市,但现实中,却有诸多不同寻常的地方。

比如交通。

根据网友2012年制作的停靠列车数量图,徐州在普速铁路时代的强势地位一览无余。每天停靠257趟列车,甚至超过了西安这样的西部枢纽。在淮海地区内则是绝对核心。

2018年,国家发改委突然收紧地铁建设审批门槛,普通地级市新建、扩建地铁线路的大门基本被封死。去年,审批力度陡增,连部分发达省会城市的地铁规划,核心区域以外的部分也被大刀阔斧砍掉。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徐州不仅市区地铁仍在扩张,县区轨交项目也顺利批复,而且马上还要延伸邻省安徽宿州萧县和淮北市区,成为上海-昆山地铁以后,中国第1条实质性的跨省地铁。

除此以外,在医疗领域,徐州拥有14家三甲医院,甚至高于部分偏远的省会城市,还有各类医疗机构4500多家、病床6.12万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7.48万人等。

而徐州周围的地级市只有个位数的三甲医院,大部分在5家以下,连人口多于徐州的临沂也只有8家,所以徐州也是淮海地区的医疗中心。

在教育领域,徐州市拥有教育部名单内的12所大学,加上空军勤务学院是13所,其中包括地级市罕见的211院校——中国矿业大学,还有徐州医科大学、江苏师范大学2所一本院校。

此外,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矿业工程和安全科学与工程2个核心学科获评A+,使得徐州和无锡一起成为国内唯二有A+级学科的普通地级市。

而在产业方面,在煤炭逐渐枯竭后,徐州在世纪初迅速转型,利用老牌工程机械重镇的积累迅速扩张了庞大的工程机械产业。2010年,徐州以一座地级市的身份,从长沙手中抢下了中国工程机械联合会颁发的“中国工程机械之都”。

在宏观指标方面,徐州无论在GDP还是人均GDP上,都是淮海地区当之无愧的核心,是中国一座隐形的“省会”。

淮海经济区各市GDP

遗憾的是,由于没有得到实质性支持,跨越4省的淮海经济区,在资源协调和调配方面相当不利,这个设想逐渐不了了之。

不仅如此,随着各省资源分配向其他方向倾斜,淮海地区内相当重要的苏北和皖北成为省内“塌陷”地带。淮海地区和徐州,都暂时退出了历史舞台中央。

转机要等到高铁到来。

最大受益者?

2011年,京沪高铁一线通车,徐州东站是高铁京沪线七大中心高铁枢纽站之一,与南京、郑州、济南、合肥4个省会城市构成“1小时城市圈”,3小时可达北京、西安、武汉、上海、杭州5个大都市,在全国高铁通达城市中名列前茅。

之后几年,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地区交通网络快速扩张,向西往商丘,西南往淮北,东南往宿迁,向东往连云港,西北往菏泽,各个方向的高铁密集投入规划和建设。

时至今天,尽管其东部铁路枢纽的地位逐渐让位于合肥,但也依然强势。根据今年上半年统计的各火车站停靠车次排行榜,在一众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之后,在普通地级市中排名第1的就是徐州。

各大高铁站到发车次排行

交通线的贯通,让淮海经济区整体发展的脉络豁然开朗。

2017年,被搁置许久的“淮海经济区”再次提上议程,进展异常迅速。

6月,国务院批复《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城市定位。7月,江苏发布《支持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意见重点任务分解方案》,大量政策资源开始向徐州倾斜。

2018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包含徐州、淮北、菏泽、济宁、临沂、连云港、商丘、宿迁、宿州、枣庄10个地级市的淮海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12月,10个市在徐州聚首,正式敲定了《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了《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宣言》。

徐州随即加快了整合周边资源的步伐。

2019年,徐州与宿州、淮北、商丘、菏泽、枣庄、连云港、宿迁7个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签订住房公积金贷款互认互贷协议,这在当时是国内跨省最多、力度最大的公积金异地互贷制度。

2022年,济宁和临沂加入其中,淮海经济区全面实施公积金异地互贷制度

另外还有医疗。

早在2014年,徐州周围58个县的新农合经办机构与徐州12家医疗机构签订了相关的服务协议,周边县市5000万农民可以在徐州大医院直接刷卡结报。之后,徐州和宿州、淮北相继签订《跨省异地就医基金监管协同联查合作协议》,推进基金监管一体化目标。

2020年,徐州医院门诊外省人数达6500多万人次,占比40%,超过山东济南5000多万人次,超过安徽合肥4000多万人次,全市基本医疗卫生水平指数、发展指数分别位居全省第1、第2位,“到徐州看病”已成为周边城市群众的首选和习惯。

商贸方面,徐州全力推进中心商圈、东部商圈、中东部商圈、南部商圈、新城区商圈建设和发展,“十三五”期间辐射半径已经超过150公里,覆盖宿迁、商丘、济宁和蚌埠,中心商圈外地居民消费占比超过30%。

依靠吸纳区域资源,徐州也获得了发展新机遇,GDP突破8000亿元大关,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提升至23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升至47.1%……

可以说,京沪高铁的开通,是徐州兑现“省会”潜力的历史性机遇。

如今京沪第二高铁尘埃落定,将在原有的产业布局和交通基础上,为淮海地区的人才和要素流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渠道。

对于核心城市徐州来说,高铁从代管的新沂市穿城而过,这是进一步发展的重大发展契机。

以京沪高铁一线的经验判断,徐州或许也将是京沪第二高铁的最大受益者。

不过,事实也许不会一帆风顺。

虽然实力和地位较之前已经大幅提升,但徐州近年来的发展依然存在问题:前几年还雄心勃勃与常州竞逐万亿俱乐部门票,如今已落后了一个身位;近2年的人口流失,也颇让人头疼。

这背后是徐州产业转型升级的滞后。在常州已经大跨步迎接高新制造、新能源的时候,工程机械、煤炭电力、钢铁冶金、化工等依然是徐州的支柱产业,拖累了经济发展。

徐州未来应该在几方面发力。

首先是推动淮海经济区一体化,夯实自家“基本盘”。

一方面是增加连通周围县市的高铁,加强自身交通枢纽地位,提升中心城市地位,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另一方面是推动淮海经济区内部城市之间的城际高速铁路,使地区内部联系更紧密,资源交流更加便捷。

同时还需进一步在基础设施联通、产业融合互补、生态环境共治、民生服务共享等方面打破行政壁垒,让区域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为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夯实政策基础。

其次是抓住自身优势产业,以工程机械为突破口实现高端制造升级。

虽然国内近年经济增速趋缓,大规模工程项目减少,工程机械市场新增需求空间较小,但在高端设备方面,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700吨挖掘机、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2米及以上大型全液压旋挖钻机等重大装备依然有巨大市场空间。

此外,全球部分新兴国家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开启快速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巨大的海外需求。

2022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国际市场竞争优势继续提升,出口额大幅度增长。全年出口额在2021年创纪录的340亿美元基础上,再次创新纪录,达到443.02亿美元。出口额净增在上年超过130亿美元的基础上再次净增102.8亿美元,两年净增额达233.4亿美元。

中国工程机械出口贸易规模

此外,“工程机械之都”的另一大竞争者长沙,近2年工程机械产业略显颓势,2022年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规模企业总产值1990亿元,不及2021年的2800亿元,给了徐州宝贵的发展窗口。

第三是加速淘汰落后产业,利用京沪双线高铁优势,吸引发达地区外溢的高端产业资源在本地集聚。

这方面目前徐州正在推进。

2020年,当地推出《2020年五大行业整合整治工作方案》,到2023年,钢铁、水泥、焦化、热电企业由最初的115家压减至36家,化工企业由365家压减至71家,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4.5%、降幅省内第1。

目前徐州正着力打造“343”创新产业集群,集中发展工程机械、绿色低碳能源、新材料3个优势创新产业集群,数字经济、集成电路与ICT、医药健康、安全应急4个新兴创新产业集群和高端纺织、精品钢材、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3个特色创新产业集群。

根据徐州发改委发布的《徐州市2023年重大产业项目清单》,徐州今年将实施217个重大产业项目,预期投资1300.2亿元,其中投入“343”创新产业集群项目183个、占比91.5%,预期投资1230亿元、占比94.6%,转型决心坚定,力度强大。

总体而言,基于徐州的地理和历史地位,我们可以乐观地预期京沪第二高铁的开通带来的许多机遇和优势。未来,相信徐州能够抓住这一机遇,在加快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同时,继续深化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和联动,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打造更加繁荣、开放、宜居的美好城市。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2023-2028年中国工程机械制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参考资料:

《徐州打造名副其实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日报

《谁是“中国工程机械之都”?长沙徐州双城之争谁能突围》,城市进化论

《1.2亿人口的淮海经济圈,能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第四极吗?》,文史大观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今日_全国热点资讯网(头条才是今日你关心的) » 东部第二条大动脉,来了!北方即将多一个“省会”

分享到:更多 ()
来源:前瞻网 编辑:产经资讯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