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意识到AI时代已经到来,但Sora的对外发布,依然让人震惊于新时代来得如此之快、之勐。过去的半个月,堪称Sora发布后的“余震”期。
技术飞速发展的B面,则是AI风暴袭来时引爆的一系列乱象,那边厢Gemini AI模型被指出生成的历史图像有时不准确,这边厢网友戏称的“中国AI教父”被封号且课程被全网下架。每个人都身处全新环境的迷雾之中,唯一确定的是,不学习就会被淘汰。
影视是震感最强烈的行业之一,Sora在文生视频领域的飞速拓展,让AI制作距离现实似乎已经近在咫尺。如何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已经成为影视人的必修课。
先行者早已出发。就在Sora发布之前几天,一部“全AI化生产流程”的短剧《白狐》在业内吸引了不少关注。
操盘者蔺志强是广电出身,曾在阿里担任优酷副总裁,负责综艺、商业化和内容产业化业务,曾操盘业内多个头部综艺和晚会项目。深耕行业多年的蔺志强,在一年多以前辞职创业成为触飞瑞拓公司创始人,并打造了这部《白狐》。而他从一名内容创作者的角度对AIGC产业的洞察与思考,或许会对从业者有不少启发。
蔺志强对犀牛娱乐如是说:“在Sora出现之后我的感觉是,AIGC不再是一个风口,也不是什么浪潮,它以后会变成阳光和空气。”
一次“领跑”
“冰雪席卷大地,万物凋零,寒冷扼杀了所有的生机……”伴随着苍老的声线,一个古老的故事向观众拉开帷幕:人间欲念横生,仙人降金丹法宝唤醒白狐,去往人间;画面闪过苍凉无垠的雪原,千军万马的战场,金光万道的仙山等待。而无论《白狐》的脚本、台词、视频,全部由AI生成。
需知AI文生视频的可控性和一致性,一直是困扰行业的最大难点,《白狐》却能够完成AI视频多场景、多人物、多故事线的剧情化呈现,实现从AI视频到AI短剧的升级,作为国内首部AI剧集,绝对是跨越了一大步。
怎么做到的?
在这背后,蔺志强和他的团队经历了两个多月的试错,“在Sora出现之前,我们所有使用的工具或多或少都存在效率的问题,需要做大量的尝试,也走了不少弯路,最后能达到在连贯性、一致性、交互性上,我们认为可以接受的效果。”
或许如蔺志强所言,受限于技术工具的《白狐》,依然具有较强的实验属性。但通过沉淀经验,其在生产成本和效率上的突破,已经表现出对行业的突出价值。
蔺志强
从AIGC工具写剧本,到最后完成三集成片,用时一共20天;成本则只有必要的人工、设备和授权成本,“单分钟全成本也就是几千块,人民币”。
呈现的内容和效果,却是目前的真人短剧不可能呈现的。蔺志强概括AI制作的优势,除了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另一个要点就是“解放了创意”,“核心是审美,工具没有什么神秘的,人人都能用,但大家却会用同样的工具做出不同的内容。所以越使用AI,会越觉得审美和创意的重要。”
目前,团队已经积累了一整套AI影视的工作手册,延续并复制这种优势的确定性。这并不简单,因为最大的问题是,在技术发展前期的快速迭代中,如何做到蔺志强所希望的“行业领先”。
就在《白狐》前三集上线后不久,Sora横空出世,让蔺志强也不免感慨,“我们好不容易学会了用老式步枪,结果人家已经用全自动步枪了”,曾经需要用巨大精力克服的问题,在新的技术下却已经不再是问题。
其实,蔺志强对此早有心理准备,“我给我们团队的目标是行业领先。不管是老式步枪的阶段,还是全自动步枪的阶段,我们都要不断地练内功、不断推出作品。”据他介绍,春节期间团队就在跟踪所有技术方案的公布以及各种解读,为通过Sora制作内容做储备。
这种对技术的追赶过程也绝非没有意义,用“老式步枪”练出来的枪法,形成了肌肉记忆,未来就能更快地适应“全自动步枪”;“在Runway、Midjourney上做的测试,对我们来说会成为数字资产的一部分,成为未来开发非常重要的基础。”
“领跑”的坚持背后,是蔺志强与触飞瑞拓团队对未来的积极判断,“我觉得这个乐趣就在于,我们在全力奔跑,而Sora是这条路上出现的跑车,未来会不会有战斗机出现?完全有可能。”
一场“革命”
在内容行业摸爬滚打二十年,对技术的青睐是蔺志强的主要标签之一。他曾是全行业虚拟拍摄和制作最积极的倡议者和最初的实践者,还在创业之初打造了全国首台虚拟跨年演唱会。
“在我的职业生涯里,创意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技术的限制。”蔺志强说,“行业基本的生态是搞内容的人不懂技术,搞技术的人不懂内容,内容和技术是割裂的上下游的关系。但未来,如果跟技术的结合还是像过去一样,存在路径依赖、惯性思维,我认为就会被淘汰。”
“我们过去讲要打造工业化的影视制作,在我看来那不是革命性的变化,更多的是改良和优化。但AIGC是革命性的。”
这种“革命性”可以归纳为三方面,生产边界、生产方式、生产关系。
首先是生产边界,蔺志强把它形容为“所想即所得”,传统视频行业的生产模式决定了创作的门槛,也限制了创意的执行,但在AIGC时代这种生产边界将被极大地解放,“你脑子里面想的东西,只要用文字把它表述出来,你就能够得到所想的视频内容。”
其次是生产方式,过往剧本、拍摄再到后期的整个工作流程被颠覆了,过去几百人协作才能完成的工作可能一个人用几款软件就能完成,而且效果惊艳,同时“它会导致刚才我接下来说的第三个变化,也是我认为未来创业公司存在很大机会的,平台和创作者的关系会发生变化。”
生产关系层面,蔺志强提出了“超级创作者”的概念。
当创作门槛降低,生产内容被解放,单个人就可以成为生产和输出平台,那么最终考验的就是创作者的审美和创新能力,“过去的创作者,某种意义上还是严重依赖平台的,而AIGC时代,一个超级创作者就可以形成一个垂类的内容平台,而他们面对平台将获得更多话语权和创作空间。”
这也是所谓“革命性”最重要的一环,蔺志强判断,也会为将来的创业公司带来很大的机会。
而这“革命性的变化”,需要通过商业化来完成最后闭环。
长期以来,蔺志强对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形成了“内容+技术+商业化”的认知,技术要通过内容实现价值,并通过商业化落地。而AIGC成本低、周期短、反馈快的制作特点,呈现的确定性天然会更强。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客户商业化合作的选择已经越来越谨慎,即使手里有预算,品牌方也希望有更具确定性、更有效率的投放渠道,而AI内容在综艺、剧集、短剧等内容形态之外,有望成为未来的必选项。蔺志强透露,在《白狐》的剧本和成片里,这次就预留了品牌合作的空间。
作为影视行业的“新质生产力”,AIGC依托“内容+技术+商业化”的生态模式,将大概率带来行业的变革。这是蔺志强作为内容行业的深耕者和先行者,目前梳理出的一种确定性很高的路径。
“如果把AIGC仅仅视为一个生产辅助工具的话,这个事就做小了,因为没有考虑到它无限的边界和无限的可能。当它打开到足够大的时候,你会对这个新世界有更多的认识,AIGC会是基础设施,会是阳光和空气。”蔺志强说。
一种“未来”
在《白狐》前三集完成之后,蔺志强并未大张旗鼓地大范围合作或推广,只是上传到了触飞瑞拓公司视频号和抖音号,但依然吸引了大量业内人士的关注,留下了不少点赞和转发。
“我们还没有把它按照一个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项目去进行发布和传播,目前只是探索从视频到剧集这一小步;随着Sora这样的工具的出现,希望《白狐》这个故事会越讲越好,逐步系列化,当然也会匹配相应的传播。”
《白狐》之后,触飞瑞拓还有着整个AI内容体系的规划,而这第一步的棋风,就表现出了长期主义和专业性倾向。这种克制,是基于蔺志强行业理解上的一种实践。
先用心锻炼用AI“讲故事”的能力,再逐渐找到实验性和商业性对接的窗口期。目前该规划的四个项目中有两个是经典中国故事的呈现,一个主打文旅结合,还有一部硬科幻的长剧。而这些开发计划的思路,都意在放大AIGC在内容上的优势。
“最适合的类型,是科幻和玄幻,而底层逻辑其实是东方美学。”蔺志强特别提到,“很多中国的好故事一直没有完成影视化、视觉化,那现在通过AI,是否可以实现突破,这也是我们希望探索的一个方向。”
而这种开发理念,体现着蔺志强对触飞瑞拓定位的一个关键词:“差异化”。
“现在的行业环境和商业模式下,我不能保证我们是一家特别能挣大钱的公司,但我希望它会坚定地成为一家“内容+科技+商业化”的整合优势突出、差异化明显的公司。我们要做那些技术公司做不了,互联网大厂做不好,而自己又擅长的事。”
或许应该认为,蔺志强和触飞瑞拓能率先推出“全AI”制作的《白狐》,是有其必然性的。
面向AI内容时代的星辰大海,先行者们已经看到了全新的机遇。伴随生产关系的转变,更多新人可以获得机会;而艰难起步的影视工业化进程,不排除有直接进入智能化的快速通道。而AI产品快速迭代的当下,这个过程或许比想象得更快。
在这个节点上,如触飞瑞拓这样的公司正在表现出对行业的强差异性与稀缺性,走出路径依赖,为行业在未知的迷雾中找到方向。蔺志强把目前的影视AI产业比作“躁动于母腹的胎儿”,而值得肯定的是,《白狐》正为这个“胎儿”发出第一声稚嫩的“初啼”。
延伸阅读:
- 电影《制暴》正式开机,伊米娜硬核出击挑战动作警匪片
- 快手短剧《月白之时》收官斩获4.4亿播放,多场景植入强化OPPO品牌特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今日_全国热点资讯网(头条才是今日你关心的) » 内容行业变局前夜,《白狐》打响“全AI剧集”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