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指挥家捷杰耶夫走进国家大剧院大师俱乐部,接受采访。 记者 方非摄
昨天16时,国家大剧院大师俱乐部里,捷杰耶夫刚一现身,现场便立刻响起一片快门声——上一次捷杰耶夫出现在中国媒体的镜头里,已经是3年半前的事情了。“首先,来到北京,来到国家大剧院,我感到非常荣幸,就像回家一样,这里有我的很多朋友。”捷杰耶夫说着,陷在沙发里,状态松弛。采访前,他刚刚去参观了故宫,“这次经历重新唤起了我第一次来中国访问时的美好回忆,也让我再次领略到中国的历史文化是如此深厚,它是由一代代中国人民奋力书写的。”
在当代古典音乐大师里,捷杰耶夫是中国观众,特别是北京观众尤其熟悉的一位。2007年,国家大剧院开幕运营之初,捷杰耶夫便率团来访,此后,他一直是北京舞台上的常客,由他执掌的马林斯基剧院也与国家大剧院有着相当紧密的合作。在捷杰耶夫看来,这是中俄两国在文化艺术领域密切交流的缩影。
“我仍然记得,2020年疫情最初暴发时,我正在纽约指挥一部歌剧,随后美国宣布暂停航班,艺术机构停止运营。回到圣彼得堡后,经过讨论,我们也关闭了马林斯基剧院,并因此损失了很多国内和国际的项目。”往事历历在目,走过疫情的波折后,捷杰耶夫非常珍视这次来到北京演出的机会。作为率先应邀回归国家大剧院舞台的世界级大师,捷杰耶夫认为,他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的这次访华演出在整个国际文化交流层面都具有不凡意义,他同时相信,“中俄两国的文化交往和友好关系会持续巩固、增强。”
捷杰耶夫和马林斯基交响乐团为中国观众带来了诚意满满的3套曲目:昨晚首场音乐会上,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天方夜谭》与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是两部重头戏;今晚,拉威尔配器的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与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接连奏响;明晚,门德尔松《第四交响曲“意大利”》与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分量十足。
“马林斯基交响乐团的强项就是同时驾驭原汁原味的俄罗斯作品和非俄罗斯作品。”捷杰耶夫说,“选择曲目时,我的目标非常精确,俄罗斯作品既要能代表这位作曲家,也要能代表俄罗斯的音乐传统,非俄罗斯的作曲家则大多闪耀着多国文化交流共融的光芒。”捷杰耶夫举例,比如,德彪西曾在俄罗斯居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音乐都对他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伟大的作曲家往往都到访过很多国家,博采众长。能够在这次演出里同时呈现来自各个国家作曲家的作品,我认为这就是文化交流最美好、最精彩的样子。”捷杰耶夫还有太多的作品想要带给中国观众,如果时间允许,“我想在北京演10天,演上10场音乐会。”
随着采访的逐渐深入,捷杰耶夫的心门越发敞开,他频繁提及艺术的力量应当跨越一切阻碍,让全世界的人们紧紧相连。然而在世界形势异常复杂的当下,文化交流时常受制于人为因素,曾经每年要去往几十个国家的“飞人”捷杰耶夫,这两年也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将更多的精力转向了国内。“接下来,我计划去俄罗斯30个城市演出,这些城市有的在西伯利亚,有的是非常小的城镇。”捷杰耶夫甘之如饴,他觉得,这同样是一件相当有意义的事情,“对音乐家来说,重要的不是去哪里,而是他在做什么。”音乐,早已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记者 高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今日_全国热点资讯网(头条才是今日你关心的) » 阔别3年半再次登台国家大剧院 捷杰耶夫:我想在北京演10天